和杨雪椒方伯同集爱山中丞署斋即景次韵,并呈中丞(其三)

风月清谈意若何,评书读画客微酡。

船腾虹气知颠米,堂聚星光忆老坡。

且喜和衷班序鹭,不辞尽醉酒盈螺。

眼前桃柳春如海,从此赓酬韵事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爱山中丞署斋中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聚会的氛围与情感。

首联“风月清谈意若何,评书读画客微酡”,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雅致的聚会氛围。风月作为背景,为聚会增添了几分浪漫与诗意;“清谈”则暗示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而“评书读画”则进一步点明了聚会的内容,既包含了对书籍的品评,也涉及了对绘画艺术的欣赏,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客微酡”则描绘了宾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略带几分醉意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聚会的欢乐与和谐。

颔联“船腾虹气知颠米,堂聚星光忆老坡”,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与典故。前一句“船腾虹气”可能是指聚会中某种事物或活动如同船只在彩虹般的光芒中腾跃,生动地描绘了聚会的热闹与活力;“知颠米”则可能是暗喻聚会中的欢声笑语如同颠簸中的米粒,四处飘散,充满了生机与乐趣。后一句“堂聚星光”则直接描绘了聚会场景,星光汇聚于厅堂之中,不仅指实际的星光,也可能象征着智慧与才华的汇聚。同时,“忆老坡”借用了苏轼(老坡)的典故,表达了对苏轼及其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寓意着聚会中充满了文化气息与高雅情调。

颈联“且喜和衷班序鹭,不辞尽醉酒盈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聚会的氛围。前一句“和衷班序鹭”使用了鹭鸶排成队列的景象来比喻聚会中人们和谐相处、秩序井然的状态,体现了聚会的融洽与有序。后一句“不辞尽醉酒盈螺”则表达了诗人及宾客们愿意尽情享受聚会的乐趣,即使醉酒也在所不惜,充分展现了聚会的热烈与豪放。

尾联“眼前桃柳春如海,从此赓酬韵事多”,以桃柳春色比作海洋,形象地描绘了聚会现场的生机勃勃与春意盎然,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化活动与交流。同时,“赓酬韵事”则暗示了聚会中诗歌创作与交流的频繁,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的文学成果与艺术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文人雅集的高雅情趣与和谐氛围,以及对未来文化活动与交流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杨雪椒方伯同集爱山中丞署斋即景次韵,并呈中丞(其四)

他山长欲佩韦弦,意气深投袂正连。

白水盟心时俯镜,春风触手互裁笺。

客星敢谓甄陶外,卿月常依睇睐前。

犹恐出山泉易浊,头衔可称玉堂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范九同年北上,过历下,以其先人《旌孝录》见示,并述洞庭遇风舟覆,此本获全,感赋

故人十载别,千里萍水逢。

示我骇浪歌,尚带兢惕容。

琴书付湘水,孑然遗孤踪。

独留《旌孝录》,完本在袖中。

此录庸而奇,述德纪恩隆。

当年感帝梦,精诚格苍穹。

仗兹涉波涛,岂徒信与忠。

潜蛟若为泣,冯夷戢其雄。

闻昔欧阳子,泷冈表碑崇。

淋漓元气湿,幽壑起蛰龙。

今古此至性,境殊理则同。

矧以孝承孝,冥冥一气通。

君从洞庭来,云梦应吞胸。

临渊毋惧辱,湘灵鉴微衷。

一卷存手泽,回澜障川东。

显扬前望远,慎勿嗟途穷。

形式: 古风

棣州试院汲修堂前即事二首(其一)

锁院重来又浃辰,井栏犹照客颜尘。

一泓自映娟娟月,百尺深涵盎盎春。

涤笔尚余瓯里雪,洗心时对镜中人。

风前半晌评文暇,赢得平台茗味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棣州试院汲修堂前即事二首(其二)

闻道仙瀛自有源,几番驻足对潺湲。

方知地势通泉脉,好借云光护石根。

龙跃何人腾宝气,鸿飞似我印泥痕。

前途又入蓬莱路,试向扶桑看海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