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醉眠亭》由宋代诗人晁端彦所作,通过描绘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选择的思考与向往。
首句“人生有出处,两事固希全”开篇点题,提出人生在追求事业与隐逸生活之间难以兼得的矛盾。接着,“达则都廊庙,致君尧舜前”表达了对功成名就、辅佐君王的理想追求;“声名喧宇宙,指顾生云烟”则描绘了声名显赫、影响深远的辉煌景象;“不然早晦隐,纵意乐当年”则提出了另一种选择——早些归隐,享受当下生活的自在与快乐。
接下来,“第一莫如醉,第二莫如眠”表达了诗人对醉酒与睡眠的推崇,认为这是最快乐、最轻松的生活方式。“无悔水乡士,子瞻称其贤”引用苏轼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高尚与被认可。
“埋照不干世,作亭临清泉”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宁静自适的居所,“欢来即痛饮,酣谑竟长筵”表现了在此处尽情欢聚、畅饮的场景。“陶陶非假寐,泯绝平生缘”表达了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够忘却烦恼、摆脱尘世束缚的感受。“尽得杯中趣,常为枕上仙”则形容了在此种环境中,人们能够获得心灵的满足与超脱。
“影从明月照,名任清风传”描绘了月光下的身影与清风中的名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认可。“愿君遂此志,其乐更相先”表达了诗人希望他人也能实现这样的生活理想,并从中获得更大的快乐。
最后,“醉无三日醒,欲尽百斛船”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醉酒的状态与欲望的满足,“境界如古莽,魂梦游钧天”则描绘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越。“莫学不佞者,徇禄遭缠牵”提醒人们不要为了官职而束缚自己,“进无济世志,退无负郭田”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批判,“独醒少意绪,寡睡多烦煎”则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烦恼的感慨,“风波惊性命,鞍马积胝胼”描绘了为官生涯的艰辛与危险,“未得立篱下,应难卧瓮边”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区区为宿仕,短咏愧非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思与对文学创作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