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调元台极贵,颁宴帝恩馀。
昔副名山录,今裁史观书。
天心忧作者,国论属谁欤。
寂寞怀铅客,容瞻相府车。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对修撰两朝国史的重视与恩宠,以及对历史编纂者的期待与关怀。诗中“调元台极贵,颁宴帝恩馀”两句,以“调元台”象征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皇帝通过宴会的形式,表彰并恩赐参与国史编修的功臣,体现了君主对历史编纂工作的高度重视。
“昔副名山录,今裁史观书”则表达了对历史编纂者过去参与名山大川的记录工作,以及现在负责撰写国史的赞誉。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编纂者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们当前任务的期许。
“天心忧作者,国论属谁欤”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编纂者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他们的尊敬与依赖。同时,也暗示了国家对于历史编纂者所承担的责任和期望的重视。
最后,“寂寞怀铅客,容瞻相府车”描绘了历史编纂者在幕后默默工作的形象,他们可能不被外界熟知,但他们的工作对于国家和后世来说至关重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这些历史编纂者的敬意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编纂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编纂者辛勤工作的赞美与尊重。
不详
梦寐家山忽五春,君恩乞与守符新。
便推白傅为前政,更得梁鸿作部民。
入境喜逢馀秉穗,举杯无复叹鲈莼。
左司西掖诚非据,尤是诗情愧昔人。
被诏守东吴,夜渡扬子津。
拭目迎家山,洗我京洛尘。
此邦多贤豪,况复平生亲。
初欲循故事,公宴月三旬。
庶以叙契阔,岂徒乐吾身。
临州未阅月,吏牍方纷纭。
避嫌俄得请,主地翻为宾。
樽酒未重持,行乐知何因。
物理可胜叹,俯仰迹已陈。
趣整震泽帆,遥挹敬亭春。
五月而报政,速哉彼齐人。
今我若置邮,何德于吴民。
举手谢吴民,自笑行役频。
使君不能诗,烦汝迎送勤。
来惭白太守,去愧谢宣城。
清风楼下两溪春,三十馀年一梦新。
欲识玉皇香案吏,水晶宫主谪仙人。
乐天遗句满吴门,谢朓窗中列岫存。
试问白蘋洲上客,诗人贾岛有曾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