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

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

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

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

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

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长久以来在南方任职,思绪消沉属于晚年。
闲暇时登上眺望京城的高台,前方群山重重叠叠。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纷纷向东北方飞去。
涪江恰巧流经脚下,长久以来静静流淌。
国家的中部已形成文治教化,德政威严扩展到远方。
颁布法令给信徒们,我已白发苍苍。
寄托情怀给三峰守令,歧路相隔只在云端烟雾间。

注释

祗役:长期任职。
滞:停留。
南服:南方地区。
颓思:消沉的思绪。
暮年:晚年。
京台:京城的高台。
蔽:遮蔽。
落日:夕阳。
归飞翼:归巢的鸟儿。
涪江:河流名。
潺湲:水流声。
文教:文治教化。
德威:德政威严。
清远:遥远而清明。
颁条:颁布法令。
信徒尔:信徒们。
华发:白发。
三峰守:三峰地区的守令。
岐路:歧途。
隔:相隔。
云烟:云雾。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仕途失意、暮年怀旧之人的心境与情感。开篇“祗役滞南服,颓思属暮年”两句表明诗人在仕途上遇挫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感到时光飞逝,不可挽回。接着,“闲上望京台,万山蔽其前”则是诗人登高望远,心中牵挂着往日的辉煌,却被现实中的重重阻隔所遮掩。

“落日归飞翼,连翩东北天”一句通过夕阳与大鸟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远离尘嚣的向往。随后,“涪江适在下,为我久潺湲”则是诗人面对流水,感慨于岁月悠长,如同江水般不断流淌。

“中叶成文教,德威清远边”两句显示出诗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希望自己的德行和影响力能够传播到边疆。紧接着,“颁条信徒尔,华发生苍然”则是对某种制度或法令的颁布,以及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寄怀三峰守,岐路隔云烟”一句,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了三峰之守,而那遥远的岐山之路,也被云雾所隔绝。这不仅描绘了空间上的隔离,更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它既有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希望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

收录诗词(10)

李逢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陇西姑臧(今甘肃省陇西县)。唐朝中期宰相。自料医剂,遂通方书。举明经出身,擢进士及第,累拜左拾遗。唐宪宗即位,授给事中,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品性忌刻,险谲多端。排挤名臣裴度,结交权阄王守澄,成为牛李党争中“牛党”代表人物,累官尚书右仆射,封凉国公。唐敬宗即位,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太子太师为东都留守。唐文宗即位,从子李训得势,召为尚书左仆射,足疾不行,遂以司徒致仕。太和九年,卒,时年七十八,追赠太尉,谥号为成

  • 字:虚舟
  • 籍贯:迁中书舍
  • 生卒年:758-835年

相关古诗词

郊庙歌辞.享惠昭太子庙乐章.迎俎酌献

既洁酒醴,聿陈熟腥。肃将震念,昭格储灵。

展矣礼典,薰然德馨。愔愔管磬,亦具是听。

形式: 四言诗 押[青]韵

姮娥归处月华深。

形式:

□□(其一)

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

春风不解传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传闻银汉支机石,复见金舆出紫微。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

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逐海潮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