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竹》由明代诗人方孝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子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
首句“不禁俗物败人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物的反感,认为它们常常会破坏人们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接着,“忽见幽篁眼为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偶然间见到一片幽静的竹林时,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明亮的感受。这里的“幽篁”不仅指竹林,更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接下来,“记得旧游天上梦”一句,运用了浪漫的比喻手法,将过去美好的回忆比作“天上梦”,既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连昌宫外听秋声”则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连昌宫是唐代著名宫殿之一,此处借以表达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同时“听秋声”更是深化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以及对过往回忆和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内心纯净以及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