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闺思回文》由明代女诗人蔡平娘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思绪与情感。诗中运用了回文的技巧,即正读反读皆成诗,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首句“箫声几度暗伤情”,以箫声起兴,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哀愁与思念,箫声在寂静的夜晚里回荡,触动了她的心弦,引发无尽的感伤。接下来,“岫出飞云晓日晴”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间云雾缭绕、阳光明媚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女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多变。
“寥静深闺窗弄月”一句,将画面拉近至闺房之内,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的孤独与寂寞。“妒娇花圃竹敲筝”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竹、筝赋予情感,表现了女子内心的敏感与细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桥高泛水流声急,夜寂寒蝉噪语轻”两句,将视角转向室外,高桥上流水潺潺,夜晚的寂静中寒蝉低鸣,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加深了女子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最后,“遥寄乡书传去雁,销魂拂柳对啼莺”表达了女子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寄书给远方的亲人,寄托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面对柳树下啼叫的黄莺,她似乎找到了一丝慰藉,但这份慰藉中也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因为黄莺的啼叫总是伴随着离别的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