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杨起公见寄

释卷趋南亩,霜风报穫时。

不才谋事拙,寸禄及亲迟。

通塞终难问,短长今自知。

何年得乘兴,闲趁逸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放下书卷走向田间,寒霜之风预示着收获的季节来临。
我才能平庸,做事笨拙,连微薄的俸禄都不能及时让亲人分享。
人生的通达与困阻难以预料,如今我已明白自己的长短之处。
何时能随心所欲,悠闲地与隐逸之人共度时光?

注释

释卷:放下书卷。
趋:走向。
南亩:田间。
霜风:寒霜之风。
报:预示。
穫时:收获的季节。
不才:才能平庸。
拙:笨拙。
寸禄:微薄的俸禄。
及亲迟:不能及时让亲人分享。
通塞:通达与困阻。
短长:优劣,长短。
乘兴:随心所欲。
逸人:隐逸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惟深的作品,名为《依韵答杨起公见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理想状态的向往。

"释卷趋南亩,霜风报穫时。"

这两句描绘出秋天收获时节的景象,诗人正在收割庄稼,南亩之地,霜风吹过,传来穫谷(即谷物成熟)的声音。这是对农事劳作的一个生动写照,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己学问无成、不得志的感慨。

"不才谋事拙,寸禄及亲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谦之辞,他觉得自己才能不足,以至于在处理事情上显得笨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感受——尽管有微薄的俸禄(官员的薪资),但对于亲情和友情却感到迟缓和缺失。

"通塞终难问,短长今自知。"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豁然。诗人认为世事的得失成败是很难用常理去理解的,最终只有自己内心知道自己的处境是短暂还是漫长。

"何年得乘兴,闲趁逸人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他希望能在哪一年能够遂愿,追随着自己内心的喜悦,与那些逍遥自在的人一起度过悠然自得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农事、个人才学、人生境遇以及理想生活的描绘和抒情,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6)

方惟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居长洲。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 字:子通
  • 籍贯:宋兴化军莆田
  • 生卒年:1040—1122

相关古诗词

和吴门章太守五日宴九老于广华诗

使君萧洒上宾闲,金地无人昼敞关。

风静箫声来世外,日长仙境在人间。

诗成郢客争挥翰,曲罢吴姬一破颜。

此节东南无此会,高名千古映湖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明教院

宝刹临苍峡,门迎万里船。

湍声沉鸟语,岸沫拥蛟涎。

朝供收崖栗,宵瓶煮石泉。

平生林壑趣,向此合留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张几道

吴郡声名顾与张,龙门当日共升堂。

青衫始见登华省,丹旐俄闻入故乡。

含泪孤儿生面垢,断肠慈母满头霜。

嗟君十载人间事,不及南柯一梦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渔父

一叶生涯逐浪流,悠悠生事共萍浮。

蓑披残雪湘江晚,钩拂红尘渭水秋。

买酒解衣杨柳岸,得鱼吹火荻芦洲。

兴阑却返扁舟去,半掩柴门古渡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