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逐处随青草,生来不识愁。
旱田乾欲死,拍手也须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他随着青草的生长而四处游荡,似乎从未经历过人生的忧虑。"生来不识愁"四字,展现出牧童的天真与纯朴,仿佛他的世界里只有简单的快乐。然而,即使面对旱田的艰难,即将枯死的庄稼,牧童却能以乐观的心态,甚至拍手欢唱,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的精神。这种在困苦中依然保持积极态度的人生态度,是诗人黄庶通过牧竖这一角色传达给读者的哲理。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较强,富有生活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诗人对人性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洞察。
不详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冲市柴鱼集,应山鸡犬号。
问知人苦乐,米价不多高。
中国浮图盛,祈禳渐不过。
吾民非独困,山鬼恨尤多。
忆得别离日,乡桥柳脚斜。
读君诗一转,全似到吾家。
山僧听泉心不足,凿池汲引为蟾泓。
自言犹欲洗俗耳,夜静为闻蛙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