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三首(其三)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今的道路并无不同,合上书卷独自深思。
炽热的火炉与冷却的灰烬,差距就像翻手之间。
那些愚昧的人确实不明白,沉溺于酒中财富无穷无尽。
他们怎会知晓,路边的饿殍也曾厌恶满杯。
一个小小的金银贩子,哪有空闲去讨论得失。
只是在反复的世间,旁观者难免感到悲伤。
圣贤遵循大道理,不会被眼前所迷惑。
身处爱恨纠葛中,得失只在一瞬之间。

注释

殊途:不同的道路。
掩卷:合上书卷。
炎炉:炽热的火炉。
死灰:冷却的灰烬。
彼昏:那些愚昧的人。
一醉:沉醉于酒。
旁殍:路边的饿殍。
厌杯盎:厌恶满杯。
一金短贩儿:小金银贩子。
暇议:空闲讨论。
反覆:反复的世间。
惆怅:悲伤。
大方:大道理。
妄:迷惑。
寄身:身处其中。
真一饷:只是一瞬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有感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感慨和哲理思考的诗歌。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 开篇即表明历史与现实并无不同,个人却在书卷中沉思,反映出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与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

“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这两句比喻了事物的转瞬间可以从鼎盛到颓败,正如手心和手背相距极近,却有着天壤之别,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 这里批评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即使他们一时之间得意忘形,但这种幸福也是不可限量的虚幻。

“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作者提到旁观者对于过往繁华如今已成空壳的遗迹,只能感慨万千,而这些遗迹本身就是当年盛宴中所用之物,表达了对过往荣耀及其消逝的无尽哀叹。

“一金短贩儿,岂暇议得丧。” 这两句则是说时间宝贵,不应被轻易浪费,就如同黄金一般珍贵,而人生却常在纷扰中迷失方向。

“但怜反覆间,观者为惆怅。” 作者表达了对于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重复错误的行为感到悲哀,旁观者也因此而感受到深深的忧虑。

“圣贤蹈大方,不苟目前妄。” 这两句赞美古代圣贤能够洞察世事,遵循正确的大道,而不被眼前的迷惑所蒙蔽。

“寄身爱憎间,得失真一饷。” 最后,作者反映出人生在喜怒哀乐、爱恨交织的世界中寻找真正的得与失,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多层面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生、智慧与愚昧等主题的深入剖析。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有感三首(其一)

一春苦多风,桃李见无几。

良游时已失,忽忽三月尾。

中间亦何有,徒自乱心耳。

所嗟违所娱,坐费良日晷。

堂北千叶桃,微本混榛枳。

居然未之省,一日灿相视。

零丁不忍摘,攀玩聊自慰。

乃知物虽微,未易即疏弃。

从今至零落,犹足伴尊胾。

仍烦芊绵草,藉我花前醉。

形式: 古风

有感三首(其二)

群儿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流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形式: 古风

有感三首(其三)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穫。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工供尔良独难。

形式: 古风

杂咏三首(其三)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

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