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其三)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

岂伊理当然,或者养未得。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鸟儿在高高的屋顶上鸣叫,饥饿时早晨寻找食物。
熙熙攘攘的城市人群,日夜为衣食忙碌不堪。
这难道是天经地义,还是养育不足的原因。
我吟唱着《南风》这样的诗篇,回到座位上又不禁叹息。

注释

鸟鸣:鸟儿的叫声。
高屋上:屋顶上。
饥顾:饥饿时环顾。
朝求食:早晨寻找食物。
扰扰:纷乱的样子。
市井人:城市中的普通人。
日夜:白天黑夜。
衣食迫:为衣食忙碌。
岂伊:难道是。
理当然:天经地义。
或者:还是。
养未得:养育不足。
我歌:我吟唱。
南风诗:《南风》这样的诗。
归坐:回到座位。
叹息:叹息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市井生活的景象,通过对比鸟儿自由自在寻找食物的情形,与人们为衣食奔波劳累的境况,表达出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不平等的感慨。诗中的“岂伊理当然”一句,质疑了这种不平等是否合乎自然法则和道德常理。

“鸟鸣高屋上,饥顾朝求食。”两句描写早晨鸟儿在高屋檐上鸣叫,表明它们即将出去觅食,这是大自然的常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扰扰市井人,日夜衣食迫。”则转向描绘人们在城市中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昼夜不息地为着衣食所困,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出社会生活的艰辛和压力。

“我歌南风诗,归坐还叹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写作中寻找慰藉,但仍旧无法释怀,对于现实中的不公平与困顿,只能通过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通过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平等的无奈和思考。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杂咏三首(其二)

六槐当我庭,春叶密如幄。

朝来南风起,已见萎叶落。

盛衰同时来,岂必待萧索。

鄙哉儿女痴,倩倩情所乐。

形式: 古风

杂咏三首(其一)

隆中卧龙公,平昔事耕钓。

无言顾同侪,高视独长啸。

彼宁惜开口,顾尔非同调。

何事逢玄德,曹孙一言料。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杂诗二首(其二)

高堂断四听,鸣雨晓未止。

堂空雨声大,滴滴清我耳。

朝眠引幽梦,遇我同心子。

谈笑未容周,梦开坐千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杂诗二首(其一)

独居无与往,况此阴雨天。

起来复何有,诗书散我前。

偃卧一榻上,读书疲复眠。

经纶负夙志,跌荡穷吾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