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午夜

梦回月色更声悄。倚枕愁多少。参差树影满窗前。

只有寒光一片是当年。梦魂不怕关山杳。

再向中原绕。苍烟历乱九州风。

正是江南声断景阳钟。

形式:

鉴赏

这首《虞美人·午夜》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魏元戴所作,以午夜梦境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沉而略带哀愁的画面。

首句“梦回月色更声悄”,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月色与寂静的声音相互映衬,暗示了主人公在午夜时分从梦中醒来,四周一片宁静。接着,“倚枕愁多少”一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他或她独自倚靠在枕上,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忧愁。

“参差树影满窗前”,随着视线的转移,画面转向室内,窗外参差不齐的树影投射在窗户上,形成一幅动态的画卷。这不仅增添了室内的生动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只有寒光一片是当年”,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尽管窗外的景象依旧,但内心的感受却已不同,仿佛只有那片寒冷的光芒还保留着往日的记忆。

“梦魂不怕关山杳,再向中原绕”,表达了主人公虽然身处异乡,但心灵的归宿依然在中原,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和阻隔,梦魂也不怕穿越千山万水,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这种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体现了人类对于家园的永恒向往。

“苍烟历乱九州风,正是江南声断景阳钟”,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现实,描述了广阔天地间弥漫的苍茫烟雾和九州的狂风,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南特有的景致和景阳钟声的断续。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辽阔,又暗含了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虞美人·午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和哲思的梦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我、故乡以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5)

魏元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御街行.庚申三月与卢扶常同年内翰偶聚都门,因索醉于元兴酒楼,盖当年退暇簪裾雅集之地

紫薇花发春无主。吹又尽、枝头絮。

闲云野鹤系相思,回首江南烟雨。乱红飘处。

一竿斜日,愁纳御街履。留君难比留春住。

浑欲语、都无绪。尊前谁与唱阳关,旧事不堪追诉。

须眉老去。天涯芳草,难觅吹笙路。

形式:

百字令.寄题南昌东湖明季六忠祠。祠为胡漱唐侍御创建,祀姜公曰广、万公元吉、杨公廷麟、袁公继咸、揭公重熙、陈公泰来

妙年读史,叹文山慷慨,殁争尊俎。

异代苾芬沆瀣气,光照朱明之祚。

岸柳千条,湖光一片,永奠栖神宇。

生者不愧,伤心三百年耳。

眼底入洛翩翩,裂冠毁冕,哙等宁容伍。

吞炭漆身酬国士,谁识此情最苦。

落月怀人,西风换世,毅魄天南聚。

漫漫长夜,梦魂飞傍烟雨。

形式:

鹧鸪天.题涂石岭松花江雪景图。予客游吉林,每于城南江岸徘徊不忍去。形势风景,为东南行省所不及。宜其代起英雄

策马江流事已非。四山头白我来迟。

故人天末余才思,补写银潢入小诗。

窗烛烬,岩冰澌。吟床阁笔塞风悲。

也知王气金源歇,一幅丹青欲赠谁。

形式:

齐天乐.北海

涟漪倒影琉璃碧,风来尚浮香满。

石磴排云,金茎坠露,秋色正连天远。朱栏百转。

更绿荫萦纡,浅平沙岸。

咫尺神山,琳宫火烬金炉暗。

宵严惯随天仗,忆朝班初点,身近香案。

兴庆池台,昆明葆羽,嬴得一襟幽怨。槐阴梦短。

恨南内西清,美新争炫。剩有孤臣,抵行吟泽畔。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