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同至西口四首(其一)

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同城的历史变迁与繁华过往。开篇“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以苍凉之景起笔,暗示了城市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衰败,四门仅存,荒草蔓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接着,“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两句,通过追忆往昔,展现了大同作为重要藩镇的历史地位,先朝帝王曾在此停留,彰显其昔日的显赫与战略价值。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描绘了大同城往日的繁华景象,彩绸布满了高楼大厦,音乐与歌声在街巷间交织,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与艺术气息的城市风貌。

然而,“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两句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一场大火将这一切繁华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对亡灵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今昔,展现了大同城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其二)

落日林胡夜,南风盛乐春。

地当天北极,山是国西邻。

冠带中原隔,金缯异域亲。

武灵遗策在,犹可制秦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其三)

骏骨来蕃种,名荼出富阳。

年年天马至,岁岁酪奴忙。

蹴地秋云白,临垆早酎香。

和戎真利国,烽火罢边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大同至西口四首(其四)

旧说丰州好,于今号板升。

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荼凝。

塞北思唇齿,河东问股肱。

独馀京雒叟,终日戍楼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孟秋朔旦有事于攒宫

秋色上陵坰,新松夹?青。草深留虎迹,山合绕龙形。

放犊朝登垄,司香月扫庭。

不辞行潦荐,髣髴近惟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