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此诗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力量磅礴的海浪图景。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以八月之时为背景,设定了一个季节感,涛声如雷鸣鸣而至,给人以震撼之感。紧接着“头高数丈触山回”则形象地描绘出海浪的巨大与狂野,它们如同天堑般矗立,触及山巅又汹涌回旋,展现了自然界的威猛与动荡。
中间两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则描绘出海浪退潮后迅速返回大海的情景。海浪如同有生命般,在短暂的时间内(须臾)便匆忙回到海洋之中,同时又带走了岸边的沙土,卷积成堆,如同雪堆一般。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无常,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海浪起伏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刘禹锡对大自然之美与威力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再现。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