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旧山僧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起初跟随前辈发心修行,半时间学习修心半时间研读书籍。
雪后时常同榻而卧,花开时节未曾体验过山中居住。
从猎人的箭下救出受伤的大雁,向钓鱼人讨要活鱼放生。
一直以来在世俗纷扰中自寻烦恼,却不知年老体衰疾病难以消除。

注释

因依:依靠,追随。
老宿:指年老资深的僧人或修行者。
发心:发起向道之心,开始修行。
半学修心:一半时间学习调整内心。
每常:常常。
同席卧:一同睡在一张席子上,比喻关系亲密。
花时:花开的季节。
未省:未曾体验、不曾知道。
两山居:分别住在两座山中,这里可能指不同的修行环境或生活方式。
猎人箭底:猎人的箭下,比喻危险之处。
求伤雁:寻找并救助受伤的大雁。
钓户竿头:钓鱼人的钓竿上。
乞活鱼:请求给予活鱼,意指放生。
一向:一直,从来。
风尘:比喻世俗社会的纷扰和劳碌。
取烦恼:自找烦恼,指在世俗中挣扎带来的心灵困扰。
衰病:年老和疾病。
日难除:一天天难以消除,指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寄旧山僧》。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修心养性的追求。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这里描述了诗人初步的心性发展,是在学习内省修身与阅读书籍之间取得平衡。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旧友在大自然中的宁静生活,无论是雪后还是花开之时,都不去打扰那座远方的山中居所。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此处通过猎人的箭和钓客的钩,表达了对生命尊重与怜悯之心,不愿看到生灵受到伤害。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诗人感慨于世间纷扰不断,自己也因此而感到身心俱疲,却又不知道如何摆脱这些烦恼与疾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内省修身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心灵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寄杨十二秘书

初移古寺正南方,静是浮山远是庄。

人定犹行背街鼓,月高还去打僧房。

新诗欲写中朝满,旧卷常抄外国将。

闲出天门醉骑马,可怜蓬阁秘书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汴州令狐相公

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机锁恶徒狂寇尽,恩驱老将壮心生。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秋日梁王池阁好,新歌散入管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贾岛

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

傍暖旋收红落叶,觉寒犹著旧生衣。

曲江池畔时时到,为爱鸬鹚雨后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惜欢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

岁去停灯守,花开把火看。

狂来欺酒浅,愁尽觉天宽。

次第头皆白,齐年人已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