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

昨辞夫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

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

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昨天告别老师乘船回家,心中怀念着桐庐的老家。
三月春暖花开竞相绽放,两条溪流在分叉口争相流淌。
近来听说江边老人讲述乡间故事,远远望见家乡山峦减轻了旅途忧愁。
有时在醉酒中遇见夜晚的雪花,思念贤人应当是在剡川漫游。

注释

辞:告别。
夫子:老师。
棹:划船。
归舟:回家的船。
桐庐:地名,今浙江桐庐县。
忆:怀念。
旧丘:故乡的山丘。
三月:春季第三个月。
花竞发:花开得繁盛。
两溪:两条溪流。
分处:分叉的地方。
水争流:水互相竞争似的流淌。
江老:江边的老人。
乡语:乡间的传说或消息。
家山:家乡的山。
减:减少。
旅愁: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醉中:酒醉的时候。
逢:遇到。
夜雪:夜晚的雪。
怀贤:怀念贤人。
剡川:古代地名,今浙江嵊州一带,与诗人李白有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返回家乡桐庐时的感受和情景。"昨辞夫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表达了诗人离开朋友或老师之后回家的喜悦以及对故土的情怀。这里的“夫子”可能指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而“棹”则是船只的桨柄,诗人借此强调了离别之情。

"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三月正值春意浓厚之时,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而“两溪分处水争流”则展示了家乡两条溪流水势汹涌的情形,这些自然景观都成为诗人归乡心情的映射。

"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透露出了诗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听到远方的消息,即使是普通的乡间谈话,都能让他感到亲切,遥望家乡的山峦,更是减轻了游子在外的孤寂感。

最后,"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情境。诗人在酒醉之际偶遇夜雪,或许是借此自然现象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而“怀贤”指的是怀念那些有道德的人物,“应向剡川游”则显示了诗人想要追寻这些高尚人物的愿望,"剡川"可能是一处风景优美之地,也可能是某位贤者的隐居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故土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亲情、友情和理想境界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

章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都官刘员外

旧宅平津邸,槐阴接汉宫。

鸣驺驰道上,寒日直庐中。

白雪歌偏丽,青云宦早通。

悠然一缝掖,千里限清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新安江行

江源南去永,野渡暂维梢。

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自笑无媒者,逢人作解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酬刘员外月下见寄

夜凉河汉白,卷箔出南轩。

过月鸿争远,辞枝叶暗翻。

独谣闻丽曲,缓步接清言。

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题慈恩寺塔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