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山居二首(其二)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大雁的鸣叫声渐远,人声也已消失,
哪家的织布机上正织出洁白如雪的新布。

注释

去雁:远飞的大雁。
声遥:声音遥远。
人语绝:人声断绝。
素机:白色的织布机。
新雪:新织的白布,比喻雪白。
秋山:秋天的山峦。
野客:野外的过客。
醉醒时:酒醒的时候。
百尺老松:高大的古松。
衔半月:挂着半轮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中夜景,诗人施肩吾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将静谧而又寂寞的秋夜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去雁声遥人语绝":这两句设定了夜晚的氛围,远处传来了归途大雁的声音,而近处却是人迹稀少,偶尔可以听到几句隐约的人语。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山谷之中。

"谁家素机织新雪":这里通过对纺织声响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生活的温馨与安宁。在深夜里,某个家庭可能正有着手工劳作的声音,那纺织的声音宛如轻柔的雪花,给寒冷的秋夜增添了几分温暖。

"秋山野客醉醒时":诗人以“秋山”二字勾勒出深秋的景象,而“野客”则是对自己的称呼,表明他是一位在自然中漫游的人。夜晚醉酒之后清醒过来,这个过程仿佛是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交流和融合。

"百尺老松衔半月":最后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高达百尺的古老松树上挂着一轮明亮的半月。这种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声音、生活细节和自然景观的精心描绘,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211)

施肩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入道后称栖真子。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 字:希圣
  • 号:东斋
  • 籍贯: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
  • 生卒年:780-861

相关古诗词

诮山中叟

老人今年八十几,口中零落残牙齿。

天阴伛偻带嗽行,犹向岩前种松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送道友游山

欲驻如今未老形,万重山上九芝清。

君今若问采芝路,踏水踏云攀杳冥。

形式: 七言绝句

闻山中步虚声

何人步虚南峰顶,鹤唳九天霜月冷。

仙词偶逐东风来,误飘数声落尘境。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效古兴

金雀无旧钗,缃绮无旧裾。

唯有一寸心,长贮万里夫。

南轩夜虫织已促,北牖飞蛾绕残烛。

祗言众口铄千金,谁信独愁销片玉。

不知岁晚归不归,又将啼眼缝征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