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郎弹琴

王郎十日不相见,今宵同宿流芳院。

试临月沼坐弹琴,三四冰弦千万变。

澹如梦泽水涵虚,奋如昆阳兵接战。

落如巨石堕层崖,泛如飞絮飘晴岸。

大江当春波浪阔,深谷向秋樵唱远。

双雉和鸣野木高,孤猿独啸山月转。

古文盘诰有艰涩,治朝雅颂无俚谚。

接舆狂歌感当世,屈子离骚赋幽怨。

安知虞帝鼓南薰,后来操变声徒存。

凄凉凝响辍洙泗,激烈浩叹兴河汾。

河汾千载有贤孙,洙泗遗音宜久闻。

犹将近调惊聋俗,白雪巴歌谁解分。

唾余岂是知音者,颇于律吕穷根源。

大乐之和天地同,舍汝弹琴吾与论。

形式: 古风

翻译

王郎十天没见面,今晚同宿在流芳院。
试着在月光池边坐下弹琴,三四根冰弦奏出千万种变化。
琴声恬淡如洞庭湖水,激昂如昆阳之战。
落下如巨石坠入深崖,飘散如晴空中的柳絮。
春天的大江波涛汹涌,秋天山谷中传来樵夫的歌声遥远。
双雉在高枝上和鸣,孤猿在山月下独自哀啸。
古文艰涩难懂,朝廷的雅乐颂歌没有俚语。
接舆放歌感叹时事,屈原《离骚》抒发幽怨。
怎能知道虞舜敲击南薰鼓,后世的曲调只剩空名。
凄凉的琴音停止了洙泗的共鸣,激昂的叹息兴起在黄河、汾水两岸。
千年之后河汾仍有贤才,洙泗的古音应当长久流传。
近调虽新,却难以唤醒俗人的耳朵,谁能理解这巴蜀的高雅之音。
剩下的琴声并非为知音所识,我深入探寻音律的根源。
大乐和谐与天地共鸣,除了你,我与谁共论这琴音的深意?

注释

王郎:指友人。
流芳院:诗意的住宿处。
月沼:月光照亮的池塘。
冰弦:寒冷季节的琴弦。
昆阳:古代战场。
南薰:古代祭祀的乐器。
近调:新近流行的曲调。
巴歌:巴蜀地区的民歌。
律吕: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

鉴赏

这首诗是《听王郎弹琴》,由明代诗人谢肃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王郎的琴艺,展现了诗人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中充满了对音乐美感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开篇“王郎十日不相见,今宵同宿流芳院”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情感以及特定环境下的聚会氛围。接着,“试临月沼坐弹琴,三四冰弦千万变”展示了王郎的琴艺非凡,不仅能够驾驭月光下静谧的氛围,而且能在琴弦上展现出无穷变化的音乐美。

诗中“澹如梦泽水涵虚,奋如昆阳兵接战”两句,用了比喻手法,将王郎的琴声形容为既有着柔和似梦泽的流动,又具备着昆阳城下战鼓般的激越,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音乐的情感深度和丰富性。

随后的“落如巨石堕层崖,泛如飞絮飘晴岸”更是将琴声比喻为自然界中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王郎琴艺的力量与美感。紧接着,“大江当春波浪阔,深谷向秋樵唱远”则描绘了一幅春夏交替时节变化的大自然画卷,其中“樵”字暗示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双雉和鸣野木高,孤猿独啸山月转”这两句,则以鸟鸣猿啸作为背景音响,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生动的夜晚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美学的欣赏。

接下来的“古文盘诘有艰涩,治朝雅颂无俚谚”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学和音乐的尊崇,以及对当世文化的批判与选择。“接舆狂歌感当世,屈子离骚赋幽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鉴赏态度和情感寄托。

“安知虞帝鼓南薰,后来操变声徒存。凄凉凝响辍洙泗,激烈浩叹兴河汾。”这几句通过历史典故(虞帝鼓瑟的传说)和对音乐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失落的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以及对现实音乐世界的批判。

最后,“河汾千载有贤孙,洙泗遗音宜久闻。犹将近调惊聋俗,白雪巴歌谁解分。”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文化传承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流行音乐(“近调”)的不满,以及渴望找到能够理解和欣赏高雅艺术的人。

整首诗通过谢肃的笔触,将听琴之乐与个人情感、历史记忆、文学批评以及文化鉴赏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审美空间。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仙人桥石刻

乡村十里少人家,手掬清泉嚼细茶。

洞口春深却无酒,故人相赠以桃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道岩

太极岩图出道州,兹岩名道实相犹。

元公图说兹岩具,好向岩中仔细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里中张氏母出与邑宰母宴饯以诗

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

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衣称情。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

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

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

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

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

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

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

形式: 古风

齐天乐.寿贾使三月二十八日生

皇天眷佑中兴烈。维岳共生鸿硕。

镇抚精神,规恢调度,未数至言长策。

中原徯望,总万里山河,尽归经画。

更看旋乾转坤,烦一指麾力。

胡尘顿消海岱,倚天长啸处,兼惠南北。

宝镇还朝,圣恩如海,趁得松高华席。

星辰步峻,看丹凤飞来,趣登枢极。

□寿齐天,愿齐开寿域。

形式: 词牌: 齐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