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中张氏母出与邑宰母宴饯以诗

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

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衣称情。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

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

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

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

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

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

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

形式: 古风

翻译

张氏的母亲袁氏被称为寿星,出生于绍兴的庚申年,如今已有百五十岁。
子孙们耕种收获,生活温饱;妇女们纺织缝纫,满足心意。
白发脱落再生黑发,耳朵眼睛依然敏锐,能走远路。
历经五个朝代皇帝的恩泽,她平日里生活安宁。
乡亲们都感到欢喜,县官前来询问她的名字。
全家聚集在破旧的房屋中,前往县衙厅堂。
太夫人的容貌清晰可见,进入堂内受到尊敬。
上前拜两次,问候起居,感谢官员关心乡民。
尊敬年长者,鼓励他们长寿,做儿子的都欢呼雀跃。

注释

张氏:姓氏。
母袁:母亲袁氏。
寿星:长寿的象征。
生:出生。
绍兴:地名。
庚申:干支纪年法。
耕稼:耕田劳作。
食可饱:吃得饱足。
女妇:妇女。
纺织:手工纺织。
衣称情:衣服合心意。
白发:白发。
既脱:已经脱落。
生黑发:再生黑发。
耳目:耳朵和眼睛。
聪明:听力和视力好。
长步行:能走远路。
五朝:五个朝代。
皇帝:君主。
恩广:恩惠深厚。
一老:一位老人。
平时:日常生活。
身太平:身体安康。
乡里:乡亲。
皆:都。
庆喜:庆祝欢喜。
县官:地方官员。
姓名:名字。
阖门:全家。
漏屋:破旧房屋。
县官厅:县衙厅堂。
太夫人: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面可识:面貌可辨认。
堂可升:堂上受尊敬。
再拜:两次拜礼。
问起居:询问健康状况。
谢官:向官员致谢。
念:挂念。
田里氓:乡间百姓。
尊高年:尊敬老年人。
长其长:增长他们的寿命。
为人子:作为子女。
沸欢声:热烈的欢呼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輊所作,名为《里中张氏母出与邑宰母宴饯以诗》。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对长寿老人的祝福和赞美。

开篇“张氏母袁称寿星,生绍兴庚申今有百五龄”两句,直接点出了主角张氏母的高寿,以及她出生的年代。随后,“子孙耕稼食可饱,女妇纺织衣称情”描述了张家子孙满堂、生活富裕的景象,展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画卷。

“白发既脱生黑发,耳目聪明长步行”这两句则是对张氏母身体状况的描绘,她不仅活得久,而且还保持了旺盛的精力,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显示出她的健康和生命力的强大。

“五朝皇帝恩广大,一老平时身太平”表达了诗人对于张氏母享受着国家安定与皇帝恩泽的赞叹。紧接着,“乡里皆庆喜,县官问姓名”则描绘出当地百姓对这位长寿者的共同祝福,以及官方对她的关注。

“阖门漏屋下,上诣县官厅”、“太夫人之面可识,太夫人之堂可升”两组句子,分别从张氏母家庭的安宁和她个人尊贵的地位进行了描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强调了张家在当地的显赫地位。

最后,“即前再拜问起居,谢官下念田里氓”一句,是对官府关怀民情的感激之情。而“尊高年以长其长,凡为人子沸欢声”则是诗人对于张氏母及其家族成员能够相互尊敬、和睦相处所表达的喜悦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张氏母百岁庆典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长寿者的崇敬以及官府对于民间高寿者关怀的一面。

收录诗词(2)

方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齐天乐.寿贾使三月二十八日生

皇天眷佑中兴烈。维岳共生鸿硕。

镇抚精神,规恢调度,未数至言长策。

中原徯望,总万里山河,尽归经画。

更看旋乾转坤,烦一指麾力。

胡尘顿消海岱,倚天长啸处,兼惠南北。

宝镇还朝,圣恩如海,趁得松高华席。

星辰步峻,看丹凤飞来,趣登枢极。

□寿齐天,愿齐开寿域。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名利有危机,老于农圃宜。

形式: 押[支]韵

江城子.和

小年底死踏槐忙。叹蝉声,早斜阳。

今夕何年,白骨照沙场。

天上人间都是梦,石中火,镬中汤。

人如今且免秀才康。驰大马,试长枪。

说与儿门,书里有膏粱。

万万古来同一月,斫不尽、广寒香。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押[阳]韵

渔家傲

七坐道场三奉诏。空花水月何时了。

小玉声中曾悟道。真堪笑。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明如皓月当空照。

飞锡西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