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盘诸君会石幡还和杜老曲江韵(其二)

青禽竹上弄毛衣,飞上檐头唤不归。

清景每于诗里见,羁愁惟到海边稀。

僧回古殿山矾落,客散空斋蝙蝠飞。

独对青山已惆怅,此情犹是月时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青色的小鸟在竹子上梳理羽毛,飞到屋檐上却怎么也不肯回来。
美好的景色常常在诗中显现,而离愁别绪只有在海边才显得稀少。
僧人回到古老的殿堂,山矾花落下;客人散去后,空荡的斋室里只有蝙蝠飞舞。
我独自面对青山已经感到惆怅,这份情感似乎与月圆之时更加违和。

注释

青禽:青色的小鸟。
竹上:在竹子上。
弄毛衣:梳理羽毛。
飞上:飞到。
檐头:屋檐上。
唤不归:不肯回来。
清景:美好的景色。
诗里见:在诗中显现。
羁愁:离愁别绪。
海边稀:在海边才显得稀少。
僧回:僧人回到。
古殿:古老的殿堂。
山矾落:山矾花落下。
客散:客人散去。
空斋:空荡的斋室。
蝙蝠飞:蝙蝠飞舞。
独对:独自面对。
惆怅:惆怅。
此情:这份情感。
月时违:与月圆之时更加违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的山林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个人情感的寄寓。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青禽在竹梢间轻盈地飞舞,仿佛是在编织着天然的毛衣,它们偶尔飞上屋檐,又唤叫着不肯归巢。这一切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清景每于诗里见”一句,表明诗人常在诗歌中寻觅到这些美好的景致。然而,“羁愁惟到海边稀”则流露出诗人的忧思,这些忧愁虽然淡远,但却如同海天一色般广阔无垠。

接着,诗人描写了僧侣返回古老的殿宇之中,而山间的石矾(一种矿物质)随风落下。客人们散去,空旷的斋堂里,只剩下蝙蝠在飞舞。这一切都营造出一种空寂与孤独的氛围。

最后,“独对青山已惆怅”表达了诗人面对青山时的心境,是一种既有所思索又带着淡淡哀愁的情绪。而“此情犹是月时违”则暗示这种情感与夜晚的明月相呼应,仿佛是月光下的孤独守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忧思,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对孤寂生活的淡然接受。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春

落尽千林秋又冬,惭无生意岁将穷。

是谁借得三春力,为我敷施十月中。

种种草根含暖气,鳞鳞水面发和风。

江梅剩放南枝蕊,欲策阳回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山斋

草色苔痕挟雨骄,山斋一巷似渔樵。

三叉路口时时犊,一曲溪流片片桥。

风木参差泉上庙,烟帆来往海西潮。

飘然忽起云间想,白鹤高飞不可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门巷

门巷萧条绝市声,吟肩终日耸崚嶒。

瘦如华表秋来鹤,贫似丛林旦过僧。

渴吻漫消茶一碗,枯肠不饱稻三升。

交游岂是相违意,四十无闻自可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书山翁房壁

山翁有山癖,尽日对山青。

盂水晨煎茗,炉香夜诵经。

雨畦蔬长甲,风径竹添丁。

独有曾游客,清癯似鹤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