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峰寺观旃檀佛像作

幽州古招提,只瞻慧日相。

几经龙汉劫,依然尚无恙。

似现不坏身,来诠秘密藏。

千花拥云龛,九龙盘玉帐。

容光若雪海,晃朗不能望。

闻昔目犍连,运神摄巧匠。

三返忉利天,审谛始营创。

坎坎伐檀声,人天悉和畅。

相具三十二,庄严绝依傍。

仗兹接引手,拯溺迷津上。

皓月临太空,万川皆一状。

视为身外身,所见即孟浪。

文殊本无二,焉用辨真妄。

试参光明经,一空生灭障。

八难暨三途,种种可尊尚。

我拟谢尘羁,初地早回向。

买取鹅溪绢,绘此胜鬘样。

石堂梅万株,香火长供养。

非徒烦恼除,兼得寿无量。

海山潮音中,松云一鹤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毕沅的《鹫峰寺观旃檀佛像作》描绘了幽州古招提寺中慧日佛像的壮观景象。诗中通过描绘佛像历经劫数仍完好无损,象征着佛法的不朽与永恒。佛像的容光如雪海般明亮,令人不敢直视,仿佛文殊菩萨的化身,显现无二真性。诗人提及目犍连的神力和忉利天的故事,强调了佛像建造的神圣过程。

佛像的三十二相庄严无比,如同接引众生渡过苦海的手,引导人们超越生死。诗人以皓月比喻佛光普照,使得万物平等,认识到自我与佛性的统一。他表达出自己欲从尘世解脱,一心向佛的决心,并决定绘制佛像,供奉于石堂梅林之中,以香火长年供养,期待借此消除烦恼,获得无量寿。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法的敬仰和修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佛教艺术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收录诗词(23)

毕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 字:纕蘅
  • 籍贯:自号灵岩山
  • 生卒年:1730~1797

相关古诗词

天庆宫观刘銮塑像

北方塑设技最工,阿泥哥与刘元同。

惟銮成佛亦妙手,遗像尚留天庆宫。

入门肃客两道士,启钥导我廊之东。

三间配殿制轮奂,灵衣羽扇瞻仙容。

有元及今五百载,黍离板荡一再逢。

土偶岂有金石固,历劫不受兵燹攻。

依然髹质独完好,岂非呵护邀神功。

当年绝艺称秘监,岁月虽远精神通。

道园别有《正奉记》,是銮非元宁相蒙。

君不见《陵川集》语可证误,四贤祠内先有刘銮塑。

形式: 古风

余性爱琴某山人有旧藏古琴四其最佳者为赵松雪故物许自南中携赠诗以速之

古音不作古器亡,宝琴百衲无辉光。

江关老屋风雨夕,七条瘦玉沦微茫。

山人家住横云麓,一生消尽清闲福。

明徽妙手发奇声,成连海上传仙曲。

别鹤离鹍调不闻,雪弦寂寂网轻尘。

前年挟策走京洛,相逢一一为吾陈。

云是家藏琴有四,一有有元至正年间识。

蛟唇蛇腹凤皇丝,背篆犹衔松雪字。

中抱泠泠太古心,王孙秀邸寄愁深。

凭添南渡沧桑感,弹彻西台恸哭音。

琴是人非岁复月,浮云柳絮飘空阔。

缣素流传半劫灰,五百年来剩此物。

予爱琴德通琴声,点点寒星纤指横。

若将焦尾遥相赠,便是中郎无限情。

玉轸孤桐分一片,柳家双锁人难见。

梅花淡月隔江南,莫负秋堂红石荐。

形式: 古风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一)

滇云驱五马,控制及雕题。

壮士歌《黄鹄》,才人赋《碧鸡》。

心依珠斗北,梦杳玉河西。

影事随鸿爪,轻痕印雪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二)

少住终何益,分襟倍黯然。

鼎占折足象,花断并头缘。

词社彫颜色,欢场寂管弦。

登楼慵怅望,人远夜郎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