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三泉寺历经沧桑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生机。首句“此地经临几劫灰”直接点出寺庙所处之地曾遭受过多次灾难,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日高鸟鼠遍香台”一句,通过描写日高时分鸟鼠在香台上活动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也反衬出寺庙的荒凉与寂静。
“横陈灌木谁亲植,无赖黄花春自开”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即使无人照料,灌木依然茂盛生长;另一方面,黄花在春天自行开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与不屈。这种生命力的展现,与前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老衲忘情人事废,乱泉如语客心哀”则将视角转向寺庙内部,通过描述老僧对人事的遗忘和泉水潺潺的声音仿佛在诉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僧人孤独生活的同情。最后,“暮山飒飒飘风雨,不见明昌射猎回”以风雨中的暮山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转,以及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三泉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自然的坚韧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历史与自然相结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