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伯藏信叟游天衣寺

渺渺湖风引桂舟,竹舆沙径晚山稠。

千峰影底鸣双涧,三伏日中含九秋。

邂逅襟期俱洒落,等閒归计少迟留。

何时更约云门路,踏破青鞋布袜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湖面微风吹动着桂花舟,竹制小车行走在沙滩小径,傍晚山峦密布。
在千座山峰的阴影下,双涧发出潺潺水声,即使三伏盛夏,也仿佛带着秋天的凉意。
相遇时心情都开朗洒脱,随意的归程少有停留。
何时能再次相约在云门之路,穿着布鞋袜子漫步,不再顾虑尘世的束缚。

注释

渺渺:形容湖面广阔或风势微弱。
引:引导。
桂舟:装饰有桂花的船,象征高雅或远方。
竹舆:竹制的小车。
沙径:沙滩小路。
晚山稠:傍晚时分,山峦众多。
千峰:众多山峰。
影底:山峰的阴影之下。
鸣双涧:双涧流水声。
三伏:最热的夏季月份。
含九秋:仿佛包含着秋天的凉意。
邂逅:偶然相遇。
襟期:心情,胸怀。
洒落:开朗,无拘无束。
等閒:随便,寻常。
归计:归程计划。
迟留:逗留。
云门路:指隐逸或清幽之地。
踏破:走遍,穿破。
青鞋布袜:朴素的鞋子和袜子,象征简朴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行舟图景,诗人在湖上乘坐桂舟,沿着竹林和沙岸缓缓前进,直至傍晚时分。诗中的“千峰影底鸣双涧”表达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而“三伏日中含九秋”则透露出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接着,“邂逅襟期俱洒落,等閒归计少迟留”表现了诗人的悠闲心境和对时间流逝的珍惜。最后两句“何时更约云门路,踏破青鞋布袜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旅行计划的期待,以及在旅途中劳累后的放松与享受。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于彝甫用许右丞别黄岩韵见寄亦用韵答之

世道从来久,襟期我辈知。

踌躇遂初赋,叹息考槃诗。

歌断尊长破,心存鼓未衰。

江湖秋叶外,千里更愁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小儿阿开周晬忆之有作

爱子人情共,吾儿亦所怜。

精神如欲可,门户傥能传。

归去隔千里,生来正一年。

遥知晬盘侧,王母意欢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山庵秋夕

山晚下樵牧,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

定知閒有味,不必醉为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山庵感旧

短桥横涧有精庐,俨立苍髯六丈夫。

长忆儿时弄泉石,谁令学宦走江湖。

泠风试作琴三叠,凉月还须酒一壶。

杖屡无忘数来往,不妨樵路小崎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