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陈达所作的《咏竹》诗,以竹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联“公署居闲每见君,赏心竟日敢辞勤”,描绘了诗人日常在官署中悠闲之时,常常能见到竹子,心中感到愉悦,即使整天观赏也不觉得劳累。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竹子人格化,赋予其情感,表现了竹子带给诗人的精神慰藉。
颔联“谩随凡卉争春色,高出层霄远世群”,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独特之处。它不与普通的花卉争艳,而是挺立于云霄之上,远离尘世的喧嚣,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的“凡卉”指普通花草,“层霄”则象征着高远的天空,通过对比,突出了竹子的高洁与超然。
颈联“凤尾月斜金锁碎,龙孙雨过玉缤纷”,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美丽景象。月光斜照下,竹叶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同凤尾般华丽;雨后,新生的竹笋(龙孙)在阳光下闪耀着洁白如玉的光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外在美,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尾联“胜游莫作寻常计,细刻从教书八分”,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他认为,游览竹林不应只是寻常的观光,而应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可以学习竹子的坚韧品格,将其融入自己的书法艺术之中,追求更高的境界。“八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竹子精神的追求和对艺术的高要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