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三)四明狂客

毫端偶集一微尘,何处溪山非此身。

狂客思归便归去,更求敕赐枉天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笔尖偶尔聚集起一丝尘埃,
哪里的山水不是我的身影所至。

注释

毫端:笔尖。
偶:偶尔。
集:聚集。
微尘:极小的尘埃。
何处:哪里。
溪山:山水。
非:不是。
此身:我的身影。
狂客:放纵不羁的人。
思归:渴望回家。
便归去:就直接回去。
更:再。
求:请求。
敕赐:皇帝恩赐。
枉:徒然。
天真:自然纯真。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中的“毫端偶集一微尘”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一个微小的尘埃,在时间的长河中聚散不定,正如人生在世间转瞬即逝。

“何处溪山非此身”则显示出诗人对于自然与个体生命融合为一体的哲思。他似乎在说,无论走到哪里,那里的风景都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融入其中的情怀。

“狂客思归便归去”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回归的愿望。狂客,是一种不羁自由的生灵形象,而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他对于归隐田园、远离尘嚣世俗的心向。

最后,“更求敕赐枉天真”则是对内心清净、返璞归真的追求。诗人希望得到超然物外的智慧和力量,以便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真挚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他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一次精彩展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又书王晋卿画四首(其四)西塞风雨

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王晋卿画后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听武道士弹贺若

清风终日自开帘,凉月今宵肯挂檐。

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感旧诗,并叙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

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

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

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

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

一往三十年,此怀未始忘。

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

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

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

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

怜子遇明主,忧患已再尝。

报国何时毕,我心久已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