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为悼念谢公(可能是某位亲友)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始见行春旆",描绘了初见谢公时他春风满面,如同春天的旗帜般生机勃勃,象征着他的活力与风采。然而,"俄闻引葬箫",转瞬即逝,哀乐响起,暗示了谢公的离世,令人痛心。
"笑言犹在耳",诗人回忆起与谢公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但"魂魄遂难招",表达了对无法再与之相见的无奈和悲痛。"天象奎星暗",以天文意象寓指谢公的去世,如奎星(二十八宿之一)失去光芒,象征着天空的黯淡。
"辞林玉树凋",将谢公比喻为辞林中的玉树,形容他的才情出众,如今却已凋零,令人惋惜。最后两句"朔风吹霰雪,铭旐共飘飘",描绘出寒冬中送葬队伍的情景,飘扬的铭旐(丧葬时的旗幡)与飞舞的雪花交织,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谢公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