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答田国博部夫还二首(其二)

枝上稀疏地上稠,忍看红糁落墙头。

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趁西园秉烛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树枝上稀疏的花朵,地上却繁多,令人不忍心看到红色的花瓣飘落在墙头。
那些风流倜傥的官员,才华横溢,趁着夜晚归来,打算在西园中手持蜡烛游玩。

注释

枝上:指树上的花朵。
稀疏:不密集,稀少。
地上:地面上。
稠:多而密。
红糁:红色的花瓣。
落:落下。
墙头:墙的顶部。
风流别乘:风流潇洒的官员或贵族。
多才思:富有才华和思想。
归趁:归来时趁机。
西园:园林或私人花园。
秉烛游:手持蜡烛夜游。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枝上稀疏地上稠"描绘了一幅秋季枫叶由树枝上稀少到地面上的密集变化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也隐喻了人世间的事物和情感都在不断变化中。"忍看红糁落墙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变迁的无奈与哀愍,枫叶如同过眼云烟般逝去,让人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风流别乘多才思,归趋西园秉烛游"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心境。在这里,"风流别乘"指的是诗人特有的文笔和情怀,而"多才思"则表明诗人内心的丰富想象力与才华。"归趋西园秉烛游"则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蜡烛,漫步于西园之中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闲适自得,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自然界生动描绘和内心世界深刻表达,展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豁然开朗的艺术风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

楚山铁炭皆奇物,知君欲斫奸邪窟。

属镂无眼不识人,楚国何曾斩无极。

玉川狂直古遗民,救月裁诗语最真。

千里妖蟆一寸铁,地上空愁虮虱臣。

形式: 古风

答郡中同僚贺雨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形式: 古风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