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郡中同僚贺雨

水旱行十年,饥疫遍九土。

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

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

鬼神亦知我,老病入腰膂。

何曾拜向人,此意难不许。

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

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

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

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

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

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

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

渡河不入境,未若无蝗虎。

而况刑白鹅,下策君勿取。

形式: 古风

翻译

连续十年水旱灾害,饥饿和瘟疫遍布大地。
极度困苦让我厌恶,每年都在祈祷晴天或雨季。
虽然不是为自己祈求,但反复请求仍感羞愧,不如古人。
连鬼神也深知我的困境,年迈疾病侵蚀着我的身体。
我从未向人低头祈求,这份心意难以言表。
厚重的乌云已经散去,微小的湿润先润湿了地面。
风雨声时断时续,直至夜半三更。
天亮后官员们集合,泥泞沾满了他们的鞋袜。
登上城墙眺望,麦田绿浪翻滚,风中摇曳。
我惭愧面对贤良的朋友,你们的文章充满新意。
你看这丰收之年,风雨带来的损失占了十五分之一。
天地本无恩惠,祈福消灾有何意义。
过河而不入境,还不如没有蝗虫虎患。
更何况杀白鹅以祈福,这是下策,请不要效仿。

注释

水旱:水灾和旱灾。
遍九土:遍布全国。
祈晴雨:祈求晴天或雨季。
终愧古:始终感到羞愧。
腰膂:腰部和脊背。
何曾:何时曾经。
重云:厚重的乌云。
微润:微小的湿润。
三鼓:三更。
登城:登上城墙。
麰麦:小麦。
绿浪:绿色的麦浪。
雄篇:壮丽的文章。
斗新语:充满新意。
风雨占十五:风雨造成的损失占十五分之一。
刑白鹅:杀白鹅以祈福。
下策:最差的策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久旱之后终于盼来甘霖的喜悦之情,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谐与人心的渴望。通过水旱交替、饥疫流行的描述,苏轼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同情心,他不仅为百姓的苦难而感慨,更是在这种灾害面前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的道德关怀。

诗中的“奇穷所向恶,岁岁祈晴雨”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力的敬畏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力感。然而,这种无力并没有让苏轼感到绝望,他仍然坚持着做出努力的态度,表现在“虽非为己求,重请终愧古”的自责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随着雨水的到来,诗人的心情也逐渐舒缓。“重云萋已合,微润先流础。萧萧止还作,坐听及三鼓。”这里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者几乎可以感受到那滴落之雨带来的凉意和安宁。

诗人在“天明将吏集,泥土满靴屦。登城望麰麦,绿浪风掀舞”中展现了雨后景象的美好,以及对丰收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是物质上的,也反映出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

最后,“愧我贤友生,雄篇斗新语。君看大熟岁,风雨占十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自谦之意。他通过“天地本无功,祈禳何足数”来强调自然界与人的和谐共生,而不是单方面索取。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自觉。这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士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

田三昔同僚,向我每倾倒。

当年或龃龉,反覆看愈好。

寇三我部民,孝弟化邻保。

有如袁伯业,苦学到衰老。

石生吾邑子,劲立风中草。

宦游甑生尘,菽水媚翁媪。

我穷交旧绝,计拙集枯槁。

三子尤见存,往复纷纻缟。

迎我淮水北,送我睢阳道。

愿存金石契,凛凛贯华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纷纷等儿戏,鞭?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形式: 古风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形式: 古风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其三)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