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感赋(其一)

孤舟又向海门过,旧事厓山感慨多。

三十已怜添白发,千秋谁与泣铜驼。

云埋断碣迂黄土,树掩离宫长绿罗。

自古兴亡终若此,不须弹泪落沧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厓门感赋(其一)》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句“孤舟又向海门过”,以孤舟行于大海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漂泊之感,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的历史追忆。接着,“旧事厓山感慨多”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对厓山之战的回忆与感慨。厓山之战是中国南宋末年的一次重要战役,诗人在这一句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十已怜添白发”一句,诗人借自己的年龄增长,感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暗含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里的“白发”不仅是个人衰老的象征,也是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变化的隐喻。

“千秋谁与泣铜驼”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哀悼之情。铜驼,原指洛阳城中的铜驼街,此处代指历史遗迹或故国的象征。诗人问千年后还有谁能与自己一同哀悼这些逝去的辉煌,流露出对历史记忆逐渐淡漠的忧虑。

“云埋断碣迂黄土,树掩离宫长绿罗”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苍凉与变迁。断碣是指残破的碑石,黄土则是历史的尘埃;离宫则是废弃的宫殿,绿罗则暗示着自然的生机与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历史遗迹被自然吞噬的画面,强化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时间的无情。

最后,“自古兴亡终若此,不须弹泪落沧波”两句,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总结了历史的循环往复,认为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的兴衰最终都如同自然规律一般,无法改变。他劝慰自己无需因历史的变迁而过度悲伤,因为这是永恒不变的宿命。这种超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宽广胸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深情回顾,又有对人生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厓门感赋(其二)

当时十万尽沉尸,幼主孤臣异代悲。

身世到今都是幻,江山终古不曾移。

双厓浪打高陵草,万木风摇失古祠。

忠义果能移国祚,夕阳斜照有残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宿厓门

又随鹢首下云端,柔橹轻风破急湍。

月色每因浮海得,松声依旧故宫寒。

五年尚忆长陵役,万里还当大宋看。

此意莫教今夜梦,慈元原不是长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拜三忠祠

穷厓极海拜名祠,万古山河又一时。

波浪独深臣子泪,死生惟有老僧知。

鱼龙国冷人如梦,乌鹊枝危月亦悲。

最是不堪投吊草,乾坤若个哭男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寿大云监院睹者五十一

大云谁复振颓纲,赖有杨岐为播扬。

入社里人欣后起,翻经山日爱初长。

廊迂影过菩提绿,殿古光回画栋黄。

已是护明今降此,看君岁岁礼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