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漫述十咏和施处士(其七)

晨喜扶藜过这津,由芜初日崔喧春。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捲半溪云。

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漫步于溪边,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晨喜扶藜过这津”,以“扶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轻盈的步伐和愉悦的心情,通过“过这津”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由芜初日崔喧春”一句,通过“由芜”(由荒芜之地)和“初日崔喧春”(初升的太阳使春天喧闹起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阳光照耀下万物复苏的景象。

“暖生钓笠堪乘艇,雨足耰锄又趁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农忙景象。温暖的阳光使得人们愿意戴上钓笠,乘着小艇去钓鱼;雨水充足,农民们手持耰锄,忙碌地耕作,展现出一幅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

“晴霭霁馀千嶂锦,晚风睛捲半溪云”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晴朗的天空中,山峦如锦绣般美丽,晚风吹过,将溪边的云彩卷起,形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

最后,“招提路在梅花外,发髴鸾笙入坐闻”两句,以“招提路”(通往寺庙的道路)和“梅花外”(梅花盛开的地方)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发髴鸾笙入坐闻”(鸾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则增添了诗的音乐感,让人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466)

区元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溪居漫述十咏和施处士(其八)

烟火数家近接津,居同沮溺漫冬春。

鱼虾嗜浅那千市,麋鹿群驯每近人。

台上谩谈冀北骏,枕边频拭华山云。

多情酒伴能未否,檐鹊声稀亦罕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溪居漫述十咏和施处士(其九)

飞花满眼点澄津,把钓残红度晚春。

竿上每怜鱼不饵,江头空有鹤随人。

开尊香扑梅花雪,烹茗烟飘竹杪云。

懊恼宫商才数曲,不堪邻笛乱清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溪居漫述十咏和施处士(其十)

乘槎何处问天津,桥畔鹃啼二月春。

閒傍风光长有句,老知羹鼎是何人。

屦寻芳草凉飘露,衣缉圆荷绿带云。

欲向青田招鹤侣,数声曾彻九皋闻。

形式: 七言律诗

兰赋和李居士(其一)

蓬艾萧萧风露深,幽香潜处每重寻。

矜持自信无惭色,采掇谁怜羞献心。

隐谷操成情若寄,楚骚歌罢思难禁。

何人迹屏鲍鱼外,来伴花前居士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