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鸥海台幕邀赏梅花(其二)

绛唇紫颔阵苍苔,笑向樽前慰客来。

限令不遗姑射侣,陈诗还到柏梁台。

有怀南国将春寄,入夜谁家吹笛催。

一自商王收采去,至今同仰济时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在杨鸥海台幕中赏梅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雅致。首句“绛唇紫颔阵苍苔”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仿佛那梅花有着红润的嘴唇和紫色的下巴,排列在苍苔之上,既显出梅花的娇艳,又赋予了其生命感。接着,“笑向樽前慰客来”,诗人通过梅花的“笑”,营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仿佛梅花在欢迎着来访的客人,传递出一种友好的情感。

“限令不遗姑射侣,陈诗还到柏梁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赏梅的意境。姑射,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这里借指梅花的高洁与超凡脱俗;柏梁台,则是汉武帝宴请群臣赋诗的地方,此处用以比喻诗人在此处吟诗作对,与梅花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场景。

“有怀南国将春寄,入夜谁家吹笛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南国春天的思念,以及夜晚时分,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似乎在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最后,“一自商王收采去,至今同仰济时材”,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追溯到商王时代,表达了对梅花品质的赞美,认为梅花如同济世之才,不仅美丽,更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诗人对梅花高尚品格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评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寄托,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57)

卢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友寒溪逸史二首(其一)

江左十年别,儒冠载道身。

芙蓉峰上月,兰芷意中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怀友寒溪逸史二首(其二)

聚首忆郎水,赓歌想瓠川。

金华秋嶂晚,人在白云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秋蝉

蜕落惊形别,风梢苦自吟。

似怜失故我,故我在芳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苍蝇

枳棘载飞鸣,屯云过子城。

花朝当席面,添得蝶蜂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