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登越州门楼

高楼四望春风晓,落花已满江南道。

黛色横天照白云,碧川绕郭连芳草。

芳草湖分屏障中,千岩倒映金芙蓉。

尽日红妆明镜里,几处青山忆谢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首句“高楼四望春风晓”,以高楼为立足点,展现春日清晨的清新与生机。接着,“落花已满江南道”一句,通过满地落花渲染出江南春天的浪漫氛围。接下来,“黛色横天照白云,碧川绕郭连芳草”两句,运用对比和色彩描绘,将天空的深邃与白云的轻盈、河流的碧绿与草地的生机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画卷。

“芳草湖分屏障中,千岩倒映金芙蓉”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层次感,湖水与屏障相映成趣,千岩倒影在水中,如同金色的芙蓉绽放,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最后,“尽日红妆明镜里,几处青山忆谢公”两句,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结合,以“尽日”描绘时间的漫长,以“明镜”比喻清澈的湖面,同时借“青山”与古代文人谢公的联想,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游云壑忆启一玉龙峡

松高结舍西山侧,青草年年旧相识。

东风何故又杨柳,昨夜为君发颜色。

归鸿嘹呖越长林,声入龙山峡水深。

峡高明月照石壁,隔岭有人弹鸣琴。

一杯一曲弹未巳,西望龙山白云起。

形式: 古风

从冶父道中还家

作客寒冬冬至节,日夕北风何凛冽。

同云布地卷茆村,悲号中夜枯桑折。

五更风止天未明,半空淅沥雨作雪。

长涂一望高下平,鸡鸣门外无车辙。

披裘骑马行雪中,以手执鞭冷如铁。

男儿他乡自苦卒,安居那得成豪杰。

荒田不种少人烟,野河冰合桥梁绝。

驰驱百里始还家,入门夜暗灯将灭。

道路风尘阻且长,相逢气结不能说。

亲戚家人皆笑余,年年岁岁长离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麟溪沈氏九松

我闻杜陵野老浣花溪上之草堂,堂前四松初移三尺强。

当时作歌纪其事,千载想见柯叶之青苍。

麟溪沈氏之松胜锦里,相传南渡携家植于此。

九株天矫罗北山,北山堂枕麟溪水。

麟溪子姓十九传,约略与松五百年。

偃如车盖散若霁,捎云拂月参高天。

我登北山山色好,山中爽气开晴昊。

偶逢蒋诩开三径,却似香山揖五老。

主人爱客兼爱奇,拂拭几席罢围棋。

图书金石出箱笥,梅花衲画老铁诗。

诸公此地经过数,坐石临流翠成幄。

月波之酒清若空,户户齐倾斛犀角。

酒酣最爱谡谡风,古人知与今人同。

我将别去转惆怅,梦里无忘十八公。

形式: 古风

题丽农山居图

向子徒怀五岳愿,摩空无力惭羽翰。

愚公之谷何萧閒,万顷寒溪山夹岸。

我昔扶筇看飞瀑,往返刺促山灵笑。

君今结屋巢其巅,囊云弄月领清妙。

卖药贩屐堪逃名,种瓜青门待友生。

当轩晴对芙蓉萼,并刀剪取琉璃屏。

此中佳趣说不得,呼童快洗双蜡屐。

我欲买山依君住,披图早识山中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