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溪沈氏九松

我闻杜陵野老浣花溪上之草堂,堂前四松初移三尺强。

当时作歌纪其事,千载想见柯叶之青苍。

麟溪沈氏之松胜锦里,相传南渡携家植于此。

九株天矫罗北山,北山堂枕麟溪水。

麟溪子姓十九传,约略与松五百年。

偃如车盖散若霁,捎云拂月参高天。

我登北山山色好,山中爽气开晴昊。

偶逢蒋诩开三径,却似香山揖五老。

主人爱客兼爱奇,拂拭几席罢围棋。

图书金石出箱笥,梅花衲画老铁诗。

诸公此地经过数,坐石临流翠成幄。

月波之酒清若空,户户齐倾斛犀角。

酒酣最爱谡谡风,古人知与今人同。

我将别去转惆怅,梦里无忘十八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恂所作,题为《麟溪沈氏九松》,描绘了麟溪沈氏家族种植的九棵松树之美。诗中不仅赞美了松树的形态和环境,还融入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聚会场景的描绘。

诗的开头提到杜陵野老在浣花溪旁的草堂,引出对四松的回忆,通过歌谣记录下当时的景象,展现出松树历经千年仍保持青苍之色。接着,诗人转向描述麟溪沈氏的九棵松树,它们生长在北山之下,与麟溪水相伴,历经十九代沈氏家族的传承,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松树的姿态各异,有的如车盖般挺立,有的则散落如雨后云雾,它们高耸入云,仿佛能触碰到天空的边际。

诗人登临北山,感受到山色之美和清爽的空气,仿佛置身于晴朗的天空之下。他想象自己如同蒋诩一样,开辟出一条简朴的路径,与五老相会,享受宁静与和谐。在主人的家中,诗人参与了一场聚会,主人不仅热情好客,还对奇石珍藏充满兴趣。图书、金石、梅花衲画和老铁诗等物品被摆放在几席之上,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聚会中,宾客们饮酒谈笑,月光下的酒水清澈透明,每户人家都倾倒着珍贵的酒器,畅饮至酒酣之时,最喜爱的是那飒飒的松风声,仿佛古人与今人共享这份自然之乐。

最后,诗人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之情,但心中始终不忘这“十八公”(指松树)的美丽景象,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3)

陈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丽农山居图

向子徒怀五岳愿,摩空无力惭羽翰。

愚公之谷何萧閒,万顷寒溪山夹岸。

我昔扶筇看飞瀑,往返刺促山灵笑。

君今结屋巢其巅,囊云弄月领清妙。

卖药贩屐堪逃名,种瓜青门待友生。

当轩晴对芙蓉萼,并刀剪取琉璃屏。

此中佳趣说不得,呼童快洗双蜡屐。

我欲买山依君住,披图早识山中路。

形式: 古风

竹西亭

茱萸湾,水涣涣,上有孤亭峙高岸。

而今冷落荒烟断,游人不来苍鼠窜。

问竹西,人不辨。

惟有陇上旧耕夫,五十年前说曾见。

形式: 古风

喜雨

柳阴未暗江南绿,万壑千林雨光足。

堤上桃花点水平,岩头雪乳飞泉曲。

渺渺烟蓑何处归,游鳞瀺灂绕鱼矶。

不然閒杀任公子,空羡如船赤鲤肥。

亦有耽幽闭户客,博山旧翠添新碧。

夜听空阶环佩声,朝嫌短绠瓶罂窄。

郊外泥香楼外丝,踏青休恨湿胭脂。

紫骝芳草吴绫袜,三月春风醉未迟。

形式: 古风

风雪夜山中偶赋

一夜北风三尺雪,四壁欲穿肌欲裂。

孤灯黯黯炉无烟,两手握拳冷如铁。

溪头活水声忽死,岩下劲松枝尽折。

中宵拥被不成眠,坐听寒鸱叫荒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