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翻译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

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十分:古代盛酒器。
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
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 如快马驰过隙缝。
石中火,梦中身:比喻生命短促,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
开口谁亲:有话对谁说,谁是知音呢?陶陶: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样子。
“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

鉴赏

这首《行香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面。"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开篇即营造出一个清幽的夜晚,月光皎洁,如同洒落的银粉,为全词奠定了宁静的基调。接下来的"酒斟时、须满十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认为在这样的时刻,应尽情畅饮,无需顾虑浮华。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直接揭示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感叹人生短暂,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虚幻。词人感慨自己虽然才情出众,但知音难觅,"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然而,苏轼并未沉溺于忧郁,他选择"且陶陶、乐尽天真",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简单快乐,向往归隐生活,"几时归去,作个閒人"。最后三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描绘出一幅理想中的隐居图景,琴声、酒香、云影相伴,生活简朴而自在。

总的来说,这首词体现了苏轼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他的豁达与智慧。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行香子.病起小集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皂罗特髻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

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形式: 词牌: 皂罗特髻

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更复劝花枝。

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持杯月下花前醉。

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

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阮郎归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形式: 词牌: 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