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定王台下园林。

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

尽江上、青峰好在,可怜曾是,野烧痕深。

付潇湘渔笛,吹残今古销沈。

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

正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

化碧旧愁何处,魂归些、晚日阴阴。

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

形式: 词牌: 扬州慢 押[侵]韵

翻译

危险的楼阁倾颓,碎砖掩埋了美玉,定王台下的园林已荒废。
倾听船桅间的燕子,它们诉说着离别后的惊心事。
江面上的青山依旧,可惜曾经遭受过野火的焚烧,痕迹深深。
让湘江上的渔笛吹奏,那悠扬的旋律诉说着历史的沉沦。
那位名叫妙奴的佳人已不在,即使秦郎也无法再觅知音。
大雁哀歌,雕鸟醉舞,楚地人家的砧声也停止了。
过去的愁绪无处化作碧玉,灵魂回归,夕阳斜照,天地间充满哀伤。
辽阔的云层下,铁坝显得渺小,凄凉的天气让人忍不住泪湿衣襟。

注释

危榭:危险的楼阁。
摧红:倾颓的红色建筑。
断砖:破碎的砖块。
埋玉:掩埋珍贵物品。
定王台:古代遗迹。
园林:废弃的园林。
樯干:船桅。
燕子:象征离别。
野烧:野外的大火。
潇湘渔笛:湘江上的渔笛声。
妙奴:美丽的女子。
秦郎: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雁妾:大雁的配偶。
雕奚:雕鸟。
楚户:楚地人家。
砧:捣衣石。
化碧:化为碧玉的愁绪。
魂归:灵魂的回归。
晚日阴阴:傍晚昏暗的阳光。
铁坝:堤坝。
凄凉:悲伤。

鉴赏

这首《扬州慢》是宋代词人罗志仁的作品,通过对危榭、断砖、定王台下的荒芜景象的描绘,展现出扬州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鲜明对比。"危榭摧红,断砖埋玉"形象地刻画了遗址的破败,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听樯干燕子,诉别后惊心"借燕子的呢喃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词人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青峰依旧,但曾经的战火痕迹深深,令人惋惜。"潇湘渔笛"和"吹残今古销沈"则寓言了岁月的流逝和往昔荣光的消逝。"妙奴不见,纵秦郎、谁更知音"表达了对往昔歌妓艺人的怀念,无人能再理解他们的艺术魅力。

"雁妾悲歌,雕奚醉舞,楚户停砧"通过描绘各种哀婉场景,如雁的哀鸣、雕的沉醉和妇女的砧声,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化碧旧愁何处"表达了词人对亡魂无处安息的深深忧虑,"晚日阴阴"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最后,词人以"渺云平铁坝,凄凉天也沾襟"收束全篇,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景色中,展现了扬州城的落寞与词人内心的哀伤。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人文悲情的怀古之作。

收录诗词(19)

罗志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人捧露盘.丙午钱塘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

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

吴峰越巘,翠颦锁、苦为谁容。

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

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宗。

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菩萨蛮慢

晓莺催起。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

怅别后、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

锦字无凭,付银烛、尽烧千纸。

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桃花自贪结子。

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

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

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

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形式: 词牌: 菩萨蛮慢

虞美人.净慈尼

君王曾惜如花面。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泪换袈裟。

又送鸾舆北去、听琵琶。当年未削青螺髻。

知是归期未。天花丈室万缘空。

结绮临春何处、泪痕中。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霓裳中序第一.四圣观

来鸿又去燕。看罢江潮收画扇。湖曲雕阑倚倦。

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凌波不见。

但陌花、遗曲凄怨。孤山路,晚蒲病柳,淡绿锁深院。

谁恨。五云深处宫殿。记旧日、曾游翠辇。

青红如写便面。下鹄池荒,放鹤人远。粉墙随岸转。

漏碧瓦、残阳一线。蓬莱梦,人间那信,坐看海涛浅。

形式: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