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静坐

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

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

高树依岩秀,修篁夹路疏。

所至得心赏,终日欣欣如。

流光易差沱,此日良不虚。

寄言缮性者,速驾深山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静坐独处的宁静生活。诗中以“偶来山中坐,兀兀二旬馀”开篇,点明了诗人偶然来到山中,静坐了二十多天的情景。接着,“澹然心无事,宛若生民初”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纯净,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的生活状态。

“流泉当几席,众山立庭除”描绘了山中清泉潺潺,如同置于桌案之上,群山巍峨,仿佛矗立在庭院之外的景象。而“高树依岩秀,修篁夹路疏”则通过高大的树木和稀疏的竹林,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自然之美。

“所至得心赏,终日欣欣如”表明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心灵的满足与喜悦,这种愉悦之情持续了一整天。“流光易差沱,此日良不虚”则感叹时光易逝,但今日的时光并未虚度,充满了意义。

最后,“寄言缮性者,速驾深山居”是对那些追求内心修养的人的劝告,鼓励他们尽快来到深山中居住,体验这种宁静与纯净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54)

高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字:存之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2年 - 1626年

相关古诗词

游元墓山

春至百蛰作,吾亦难幽居。

元墓梅万树,兹游岂当徐。

出门日以远,尘事日以疏。

终日栖华閒,志意常浩如。

入俗苦不足,入山觉有馀。

以此成荏苒,欲归还踌躇。

吾性最所适,终当期结庐。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游静乐寺

杖策寻古寺,深山纵所如。

古木连溪桥,修篁夹细渠。

翳然见人家,茅屋庭除虚。

缅怀于此中,坦腹哦诗书。

良朋三五人,列岛南北居。

兴来相经过,直质返厥初。

生与羲皇侣,歾与天地俱。

形式: 古风

游雁荡山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

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

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

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

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

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

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湖上

道人不识忧,隤然罕所虑。

匈中有奇怀,常得山中助。

时乘酒半醺,或值睡初卧。

独往恣幽寻,欣若有所遇。

有时深林行,穿径忽失路。

有时湖上还,看云忘所务。

凝目孤鸢归,倾耳细泉注。

所造趣未极,边陆任昏暮。

非关耽清娱,曾是秉远慕。

閒心始造理,忙意多失步。

嗟尔行道人,迫迫焉所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