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鲁直戏赠

昨夜试微凉,汗衾初退红。

我愿偕秋风,随身入房栊。

君王不好事,只作好惊鸿。

细看卷虿尾,我家真栗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昨晚感受了微微的凉意,汗水浸湿的被子才褪去了红色的余温。
我希望能与秋风同行,跟随它进入房间。
君王不关心世事,只把我当作惊慌的鸿雁。
仔细观察那卷曲如蝎尾的图案,那是我家真正的标志。

注释

昨夜:指昨晚。
微凉:轻微的凉意。
汗衾:被汗水浸湿的被子。
退红:褪去红色(可能指体温或情绪的热度)。
愿:希望。
偕:伴随。
秋风:秋天的风。
房栊:房屋的门窗。
君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好:喜好。
事:世事。
惊鸿:惊慌的鸿雁,比喻人受惊或突然离去。
细看:仔细观察。
卷虿尾:卷曲如蝎尾的图案。
我家:指说话者的家。
真栗蓬:真正的标志,可能指家族纹饰或象征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情怀。诗人通过对夜晚微凉天气的描绘,以及汗湿的被褥初干的细节,展现了一种宁静与自然融合的意境。

“我愿偕秋风,随身入房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愿意让秋风伴随自己,进入私密的居所。这里的“秋风”不仅是季节的象征,也包含了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君王不好事,只作好惊鸿。”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权贵的一种超然态度。“君王”指的是统治者,而“不好事”说明他们只关注重大、显赫的事情,不屑于日常琐碎之事。而“只作好惊鸿”则是对那些炫耀权势、追求华丽外表的行为的一种讽刺,诗人认为这些都不过是徒劳的惊鸿一瞥。

最后,“细看卷虿尾,我家真栗蓬。”这里的“细看卷虿尾”可能是在描绘一种对生活的小心观察,而“我家真栗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家境的满足和自信。尽管家境简单,但在诗人的眼中,这种简朴也是值得珍惜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态度的阐述,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是苏轼内涵深厚和文学才华的体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其一)

不见何戡唱《渭城》,旧人空数米嘉荣。

龙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其二)

两本新图宝墨香,樽前独唱《小秦王》。

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酒,书呈同院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搅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周朝议守汉州

茶为西南病,岷俗记二李。

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

君家尤出力,流落初坐此。

谓当收桑榆,华发看剑履。

胡为犯风雪,岁晚行未已。

念归诚得计,顾自为谋耳。

吾闻江汉间,疮痏有未起。

莫轻龚遂老,君王付尺箠。

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犹堪作水衡,供张园林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