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怀揣着终身的谋略与追求,这种行为在社会中往往被大众所认同和效仿。然而,这样的行为却导致了个人品质的逐渐下降,变得低俗、平庸,最终走向了社会的底层。
诗中“婴儿之态”暗示了人们在年幼时的天真无邪,但随着成长,“终身之谋”则代表了成人世界中的复杂算计和利益追逐。这种谋略虽然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求(“人知是务,同俗是求”),但却使个体失去了原本的纯真和高尚品质(“卑污凡近,日趋下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和地位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底线。它强调了保持本真、避免世俗诱惑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价值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