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过仙山咏孙松涧新庵》,作者是宋代诗人陈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孙松涧新建庵堂的赞赏。首句“雅怀欲友汉刘樊”表明诗人有高尚的情怀,希望能与汉代的刘安(淮南王)和樊须(孔子弟子)这样的贤人交友,暗示了他对古代隐士的敬仰。
“巧筑屠苏压大兰”描绘了新庵的建造,可能指的是庵中的设施或装饰,屠苏和大兰都是道教文化中的元素,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氛围。
“檐宿白云山气重,门无赤日树阴寒”两句,通过写景,展现了新庵环境的清幽和宁静,白云缭绕,山气沉厚,门前没有烈日直射,只有树荫带来清凉,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居意境。
“少年自得老成趣,危世谁如肥遁安”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世道的忧虑,认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唯有像孙松涧那样选择隐居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最后,“下界黄尘从扰扰,不妨高枕梦邯郸”以对比的手法,将尘世的纷扰与庵中的宁静相对照,诗人选择在梦中寻求片刻的解脱,寄情于仙境般的邯郸梦,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