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诗八首(其三)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

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顾盼恩,下勤浇溉力。

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伪何由识。

美人默无言,对之长叹息。

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

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有一种树秋天也不落叶,它青翠地生长在江北。
人们说它是洞庭湖的橘树,其实是美人自己移植过来的。
它受到上方的眷顾和照料,下方的人们辛勤地灌溉。
结果却长成了枳树,果实又臭又苦,不能食用。
世间事物有相似之处,真假如何辨别呢。
美人默默地无言以对,只能对着它长久地叹息。
它内心蕴含着害人的意图,外表却假装傲霜的高洁。
还在枝叶间悄悄滋生刺,如同荆棘一般令人防不胜防。

注释

有木:指一种树木。
秋不凋:秋天不落叶。
青青:形容树木青翠。
江北:长江以北的地区。
洞庭橘:湖南洞庭湖地区的名贵柑橘。
移植:从别处移栽过来。
顾盼恩:照顾和赏识。
浇溉力:浇水灌溉的努力。
枳:一种果实苦涩的树。
物有似是者:事物中有外表相似的。
真伪何由识:真假如何分辨。
默无言:沉默不语。
害物意:有害他人的意图。
外矫凌霜色:外表假装坚韧不屈的样子。
潜生刺如棘:暗中生长出像荆棘一样的刺。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橘的诗,通过对比真假橘树,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背后可能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真相和复杂性的深刻思考。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常绿不凋的树木,在江北之地,被称作是洞庭橘,是由美丽的人工种植而成。

"上受顾盼恩,下勤浇溉力。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这里强调了这种植物虽然受到精心的照料,但实际上长成了另一种名为枳的果树,其果实既不好吃又带有异味。

"物有似是者,真伪何由识。美人默无言,对之长叹息。" 这几句表达了对类似情况的困惑和感慨,指出有些事物外观相似难以辨别真假,而美丽的人面对此景却沉默不语,只能发出深长的叹息。

"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 最后几句则透露出这种植物虽然外表光鲜,却隐藏着对其他生物有害的本性,而其枝叶间还长出像刺一样锐利的部分。

整首诗通过洞庭橘这个意象,抒写了美好与真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事物表里不一的复杂性,为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有木诗八首(其四)

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

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

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

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几度野火来,风回烧不著。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有木诗八首(其五)

有木香苒苒,山头生一蕟。

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闼。

爱其有芳味,因以调曲糵。

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

岂徒悔封植,兼亦误采掇。

试问识药人,始知名野葛。

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

何时猛风来,为我连根拔。

形式: 古风

有木诗八首(其六)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

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

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

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形式: 古风

有木诗八首(其七)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