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琴台在灵岩最高顶,秋晚登望怀古,有辞舟客邓子石瞿扣舷而和之

步幽遐。屧廊黄叶,西风响出樵车。

叹断壁仓皇残霸,好山分付名娃,月明自斜。

秋容相对仓华。眉黛依稀岫萼,髻鬟散作云花。

问鹿迹荒台,何年枯藓,马蹄片石,谁家芳草,空馀歌舞销尘故国,登临费泪天涯。

黯流霞。飘零满溪旧纱。

形式: 词牌: 八六子

鉴赏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怀古的画面,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淡淡的哀愁。词人郑文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意境之中。

首先,词的开头“步幽遐。屧廊黄叶,西风响出樵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黄叶铺满了小径,西风中传来砍柴人的车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叹断壁仓皇残霸,好山分付名娃,月明自斜。”这一句通过感叹历史遗迹的荒凉,以及好山被赋予了名娃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繁华消逝的感慨。月光斜照,更添了几分凄美与哀愁。

接下来,“秋容相对仓华。眉黛依稀岫萼,髻鬟散作云花。”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物形象,秋色与山峦相映成趣,女子的眉黛与山峰的轮廓相互映衬,散发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美感。而“问鹿迹荒台,何年枯藓,马蹄片石,谁家芳草”则通过询问历史的痕迹,引出了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深思。

最后,“空馀歌舞销尘故国,登临费泪天涯。”这两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登高远望,泪水不禁涌上心头,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与寂寞的感慨。而“黯流霞。飘零满溪旧纱。”则以夕阳的余晖与溪边飘落的纱衣为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充满了哲理与艺术的韵味。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木渎舟中同石瞿分题赋灵岩古迹

怊怅故宫花草,春风细步香迷。翠沟愁入越来溪。

一箭五湖波起。采采空闻流水,芳心早逐鸱夷。

漂花若到若耶西。羞见浣纱邻里。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浣花池

寒绿一方秋净,年年无限流香。菱花曾见洗残妆。

肠断千丝越网。不信吴宫是沼,分明对此茫茫。

金烟珠粉总凄凉。玉甃依然月样。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菩萨蛮.石壁精舍望太湖诸山

烟林星火渔扉静。潮平沙觜知霜信。红叶过湖船。

水明初雁天。夜楼何处篴。孤月飞空碧。

帆影欲浮山。一峰云载还。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云容入暝山如睡。雨馀扶起矾头翠。残月落疏钟。

小楼霜气浓。年时题醉地。瘦石封菭字。

花影两愁鬟。镜螺宜夜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