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哲冠

生男喜见发毵㲚,元服虽荣未敢誇。

道自鲁人期一变,冠依周制重三加。

鸣珂远近宾皆至,绵蕝东西位不斜。

愿得成人从此始,礼行免使外庭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延哲冠》是明代文学家王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为孩子举行冠礼的庄重与喜悦。诗中不仅展现了传统礼仪的庄重与仪式感,也蕴含了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生男喜见发毵㲚”,开篇即以喜悦之情描绘了初为人父的激动与期待,孩子出生时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元服虽荣未敢誇”则表达了虽然孩子穿上象征成年的服饰,但父母心中仍怀谦逊,不敢轻易夸耀,体现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谨慎与谦虚态度。

“道自鲁人期一变,冠依周制重三加”两句,引用古代典故,强调了冠礼作为成人仪式的重要性和变革的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后代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期望,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的转变与提升。

“鸣珂远近宾皆至,绵蕝东西位不斜”描绘了冠礼现场的盛况,宾客云集,场面庄重,体现了社会对这一仪式的重视与尊重。同时,通过“鸣珂”(指冠礼上使用的乐器)和“绵蕝”(指冠礼上的座位安排)的描述,展现了仪式的秩序与和谐。

最后,“愿得成人从此始,礼行免使外庭哗”表达了对孩子的深切期望,希望从这一刻起,孩子能够遵循礼仪,健康成长,避免不必要的纷扰与争议,展现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冠礼这一传统仪式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子女成长的关注与期待,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的智慧。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内阁赏芍药二首(其一)

药阑正对禁城幽,诏使先春特地修。

便觉恩光生叶底,旋添颜色上枝头。

仙姿不负持杯赏,胜景还须著句搜。

花下几人今日醉,日斜欲去更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内阁赏芍药二首(其二)

张席阶前对凤池,天香还发去年枝。

春归禁地偏应早,花到今年分外奇。

锦幔不收风力软,玉盘频昃露华滋。

扬州胜事何须说,黄阁今成几卷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曹铭

冰崖雪壑想崟嵜,别后时从梦见之。

邺郡清门今尚在,襄陵遗泽亦堪思。

主家留客琅玕旧,震器惊人鸑鷟奇。

八景分明似吴下,南音何必效钟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王参政还河南

山东富才贤,诸王名久擅。

诗礼相君家,冰玉天官倩。

宅相今有徵,佩刀谁所荐。

八凤羽毛奇,双珠光彩眩。

美济虞廷元,数比周家孪。

联中甲科名,两入词垣选。

秘学付青箱,习书空白练。

阴功积已多,远近称殆遍。

高明用柔克,吏事以文缘。

花县春阳仁,白简风霜面。

治棼力有馀,催科政甘殿。

至今吴兴郡,苕霅为君变。

转漕再临燕,分省南还汴。

依依北扉语,草草东城饯。

去矣那能忘,斯文有深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