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卧山房为了上人赋

空山云卧杳难寻,惟许人间礼磬音。

龙起钵中生片影,鹤归仙顶结轻阴。

化为法雨沾衣湿,散作天花绕座深。

去住了然无定著,祇应猛虎识禅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云卧山房内静谧祥和的氛围,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句“空山云卧杳难寻”以“空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环境,而“云卧”则暗示着修行者在云间静坐,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惟许人间礼磬音”一句,点明了修行者与世人的联系,通过敲击磬音,传达出内心的虔诚与对宇宙和谐的向往。

接下来,“龙起钵中生片影,鹤归仙顶结轻阴”两句,运用了龙与鹤这两个象征吉祥、高洁的动物,分别在钵中与仙顶活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纯净。龙在钵中生影,象征着内在力量的显现;鹤归仙顶,意味着精神的升华与回归。

“化为法雨沾衣湿,散作天花绕座深”描绘了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的境界,如同法雨滋润万物,又如天花般洒落,既体现了佛法的普度众生,也象征着智慧的光辉照耀四周。这不仅是对修行者个人成就的赞美,也是对其所传递的慈悲与智慧的颂扬。

最后,“去住了然无定著,祇应猛虎识禅心”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洞察生命本质的境界。即使在世间行走,内心却已超脱,不被外物所束缚。而“祇应猛虎识禅心”,更是巧妙地将猛虎这一形象引入,暗示着即使是野性十足的猛虎,也能感受到修行者的禅心,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其精神境界的深远与广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云卧山房内修行者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连接,以及他们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仙溪书院为何能举赋

江海归来两鬓霜,仙源深处结茅堂。

参差树映春山远,窈窕桥通碧涧长。

金匮藏书遗鸟迹,石田种玉起虹光。

只愁来往迷花屿,预拟藤阴问钓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渊明入社图

空山楼观远苍苍,路出深溪石磴长。

近瀑飞云经树湿,穿花流水过桥香。

高僧喜识桄桹杖,稚子欢迎薜荔裳。

入社几时还出社,松阴十里到柴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别傅商翁

蔗园瓜地楚山春,野屋梅花照雪筠。

邻瓮共开桑落酒,客衣犹带豫章尘。

旧弹长铗冯谖老,新著衡书季子贫。

梦绕西州归雁远,何时同采暮江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声之宿蕙櫋斋临别赋简

故人共宿幽斋小,扁竹花开映紫蒲。

采阁冥传浮水箭,金城朝建相风乌。

朱丝镂管书苔纸,银簟秋衾梦橘湖。

明日棹船金水去,烦君临别赠文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