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观阅骠国新乐

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

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

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

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异域的音乐来到骠国,起初是由奉常官员引进。
他的才华足以分辨宫商音律,对新颖的节奏感到惊奇。
他的演奏如同转动规则的绣面,身体动作充满曲线和纹饰。
随着鸾鸟的乐声舒展,声音混杂着春天鸟鸣的热闹。
他的衣襟和衣摆仿佛怀揣着旧日的记忆,音乐风格与常例不同。
不知为何他留在了中原,长久以来他的音乐影响着世人的淳朴化。

注释

异音: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
骠国:古代对东南亚地区的泛称。
奉常人:古代官职,负责音乐事务。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名。
节奏新:新颖的节奏形式。
转规回绣面:形容音乐旋律的变化多端。
丝竹:借代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恒陈:常规的、常见的音乐风格。
中夏: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核心地带。
化淳:教化人民,使风俗淳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直钧的《太常观阅骠国新乐》,通过对音乐演奏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和礼仪之盛。诗中“异音来骠国”表明来自远方的新奇乐声已传入国内,“初被奉常人”则说明这些乐曲已经被朝廷接纳并由专业人员演奏。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一句,通过“宫商辨”的字眼,指出了音乐中的高低音区分得当,而“殊惊节奏新”则表达了对这种全新的乐曲节奏的惊叹。这里的“宫商”,是古代音乐中的两个基本音阶,代表了音乐的高度发展。

接下来的“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描写的是音乐旋律的流畅与优美,如同织布机中线条的交织一样,表现出音乐结构的复杂和精致。随后“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则是对演奏过程中的自然放松和乐曲带来的生动感受的描绘,仿佛在春日听到各种鸟儿齐声歌唱。

最后,“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几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珍视和怀念,更透露出一种希望这种美好的艺术能够长久流传下去的愿望。在这里,“襟衽”指的是古代服饰上的部分,可以引申为衣着,代表旧时的记忆;“丝竹变恒陈”,则是说音乐中的弦乐与管乐虽随时间而变化,但其内在之美依然如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新乐曲演奏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期望它能够长存。

收录诗词(1)

胡直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西施浣纱石

一朝入紫宫,万古遗芳尘。

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归四明

海色连四明,仙舟去容易。

天籍岂辄问,不是卑朝士。

形式: 古风

经费拾遗旧隐

林下茅斋已半倾,九华幽径少人行。

不将冠剑为荣事,只向烟萝寄此生。

松竹渐荒池上色,琴书徒立世间名。

白杨风起秋山暮,时复哀猿啼一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