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带长林,雨后宜水木。
澹沲天影寒,孤光霁人目。
归云澹空青,虚窗响悬瀑。
日夕山气佳,心閒道机熟。
烟际下遥钟,西岩数峰绿。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飞霰夜仍集,寒飙鸣近林。
感君玉壶酒,微昏忽盈襟。
中庖出丰膳,剧饮成讴吟。
宾言无多酌,主称宜再斟。
人生亦奚为,所愿常盍簪。
何必候离间,临风想徽音。
顾惭悠悠者,辱此惠爱深。
穷匮不能答,嘿嘿以铭心。
孟冬天气肃,北风何凄凉。
引领望江介,凝霜沾我裳。
非无越乡感,别久以为常。
终怀首丘念,欲往川无梁。
越鸟辞旧林,燕禽正南翔。
清川去悠悠,离心日已长。
盛年不再至,玄鬓忽已霜。
驾言适皇邑,远结金与张。
片言不合意,东还守空堂。
因书诉知己,恨恨中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