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散人为林孔逸写前林过雨图

清川带长林,雨后宜水木。

澹沲天影寒,孤光霁人目。

归云澹空青,虚窗响悬瀑。

日夕山气佳,心閒道机熟。

烟际下遥钟,西岩数峰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清江散人为林孔逸写前林过雨图》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宁静画卷。"清川带长林",以清亮的溪流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展现了雨后的湿润与生机。"雨后宜水木"进一步强调了雨水滋润了树木,使之更显翠绿欲滴。

"澹沲天影寒",天空的倒影在水面泛起微微寒意,透露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孤光霁人目",雨后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林间,明亮而不刺眼,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归云澹空青",淡淡的云彩漂浮在蔚蓝的天空,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虚窗响悬瀑",透过半掩的窗户,可以听到远处瀑布的潺潺声,增添了自然的动态美。

"日夕山气佳",傍晚时分,山间的气息格外宜人,显示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心閒道机熟",诗人的心境闲适,对道家哲理的理解更为深入。

最后两句"烟际下遥钟,西岩数峰绿",远处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伴随着悠扬的钟声,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和超脱世俗的静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林的静美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虎

麟凤那可驯,托迹穷幽邃。

群动争朵颐,纷纷竞相噬。

何意爪牙雄,隐身翠微里。

朝膳松下麋,夕饮涧中水。

矢心不咥人,逍遥白云际。

日与龙为徒,优游保终始。

形式: 古风

寒夜宴集陈拙脩西轩

飞霰夜仍集,寒飙鸣近林。

感君玉壶酒,微昏忽盈襟。

中庖出丰膳,剧饮成讴吟。

宾言无多酌,主称宜再斟。

人生亦奚为,所愿常盍簪。

何必候离间,临风想徽音。

顾惭悠悠者,辱此惠爱深。

穷匮不能答,嘿嘿以铭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书怀寄所知

孟冬天气肃,北风何凄凉。

引领望江介,凝霜沾我裳。

非无越乡感,别久以为常。

终怀首丘念,欲往川无梁。

越鸟辞旧林,燕禽正南翔。

清川去悠悠,离心日已长。

盛年不再至,玄鬓忽已霜。

驾言适皇邑,远结金与张。

片言不合意,东还守空堂。

因书诉知己,恨恨中自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书溪山林薮图

花溪过残雨,隐处青苔纹。

松栝逗天影,萧萧鸾鹤群。

以言丘中赏,遗身寄孤云。

金梯与神遇,华顶青氤氲。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