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答封仲坚

念昔始读书,志本期王佐。

时哉不我与,触事多坎坷。

归来濯尘缨,羸装聊解驮。

午芹多奇峰,流水出其左。

誓求十亩田,于此养慵惰。

种椒盈百区,栽竹仅万个。

自谓得所依,心口默相贺。

经营久未成,韫椟乏奇货。

低徊不能去,借宅便高卧。

始构茆三閒,榱桷久摧挫。

暑雨畏霖潦,霜风苦掀簸。

岂无富贵人,粟布救寒饿。

耻随肥马尘,拥鼻不敢唾。

淹延岁月深,十手指庸愞。尘埋剑锋?,弹铗悲无那。

时当春之仲,桂魄月半破。

丁丁闻啄门,有客来相过。

探怀出新作,高唱成寡和。

清辞丽卿云,齐梁那复课。

蹇余鞭不前,踯躅蚁旋磨。

枯肠藜苋苦,奇字厌搜罗。

君乎真可人,沽酒酌通播。

酒酣胆气粗,狂言惊四座。

旧游渺何许,行路方轗轲。

作诗寄同声,别离伤老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段克己的作品《赠答封仲坚》,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对友人的赠答,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念昔始读书,志本期王佐”,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立志成为像古代贤臣一样的人物。然而,“时哉不我与,触事多坎坷”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诗人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接着,诗人描绘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归来濯尘缨,羸装聊解驮”,他洗净世俗的尘埃,卸下疲惫的行囊,寻找心灵的宁静。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许下了“誓求十亩田”的愿望,希望在这里安度晚年,远离尘嚣。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未因此而消弭。“经营久未成,韫椟乏奇货”,尽管诗人努力经营,但最终未能实现心中的愿景。面对困境,诗人选择了“低徊不能去,借宅便高卧”,暂时栖身于借来的居所,寻求内心的平静。

随后,诗人描述了居住环境的艰苦,“始构茆三閒,榱桷久摧挫。暑雨畏霖潦,霜风苦掀簸”,茅屋简陋,风雨交加,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尽管如此,诗人并未放弃,而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岂无富贵人,粟布救寒饿。耻随肥马尘,拥鼻不敢唾”。

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淹延岁月深,十手指庸愞。尘埋剑锋?,弹铗悲无那”。生活的艰辛让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但他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春天的月色下,诗人迎来了友人的来访,“时当春之仲,桂魄月半破。丁丁闻啄门,有客来相过”。友人的到来为诗人带来了温暖和慰藉,他们共饮美酒,畅谈心事,“君乎真可人,沽酒酌通播。酒酣胆气粗,狂言惊四座”。

在友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诗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作诗寄同声,别离伤老大”。即使面临离别,诗人也坚信友情的力量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予彼此力量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对友情的珍视。段克己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兴上人驻锡姑射之麓他日邀余所居之净乐斋勉为赋此

我爱兴上人,閒处先著脚。

虽有买山钱,难寻一丘壑。

向来栖息地,龙象久寂寞。

重寻林下径,竹石苦纷薄。

溪水恣交流,岩花自开落。

却埽丈室中,一瓶还一钵。

净乐题其颜,尘缘聊解缚。

寥寥千载下,此理谁发药。

我今为拈出,未免一重错。

有净必有垢,无苦亦无乐。

浑沌元不死,七窍刚自凿。

郑重庵中人,万法本无著。

独有太古心,油然满寥廓。

形式: 古风

赠刘润之

平生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刘荆州。

荆州已远不可见,裔孙今幸从吾游。

慨然议论吐肝胆,腰閒古剑鸣蛟虬。

酒酣醉墨出险怪,笔势惝恍令人愁。

世人争欲得一诺,黄金不用如山邱。

结交以义不以利,乐人之乐忧其忧。

自从管鲍死,此道今悠悠。

岂忆流落中,忽见古人俦。

古来贤哲士不达,饥寒不解为身谋。

纷纷眼底知音少,几向西风叹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

东山气象太猛悍,万马骎骎来楚甸。

中分不肯割鸿沟,锻砺戈矛期一战。

西山折北如西汉,独馀绛灌奔而殿。

谁为刘项决雌雄,赖有韩彭力相援。

卢沟直下两山合,泯泯暗流通一线。

突为瀑布出山口,流沫成轮浪成漩。

前逾百步落石瓮,黛蓄膏渟那敢眄。

沈沈南去若白虹,为屿为泜互隐现。

凿开混沌几千秋,世俗虽见如不见。

今人谁有笔如椽,为写佳名传㝢县。

人閒佳节重清明,呼儿折简招诸彦。

一生能著几两屐,佳处每欲经行遍。

山灵著意劝人游,吞吐烟霞生万变。

山阿玉女跪焚香,岩畔仙人一笑倩。

居者俨若帝王尊,剑佩雍容侍开宴。

植者磊落如钜人,聚立广庭议封禅。

拱者矫矫如勇夫,执戈夹戺著綦弁。

平滩浅濑乍可揭,溪路曲折随峰转。

葛屦偏宜苔藓滑,行襟时被蔷薇罥。

当面烟岚舞翠蛟,出岫閒云飘素练。

群行不复事拘检,眼正明时脚还倦。

班荆共坐溪上石,粔籹浊醪具时馔。

良辰无奈夕阳催,羽觞正要清歌荐。

醒心况复有寒泉,玉池遄返成三咽。

三分春色二分休,风外飞花时一片。

古人行乐欲及时,半百之年犹掣电。

唯有爱山缘未断,梦寐孱颜添健羡。

一穷到骨不自治,虚负胸中书万卷。

漫向山林老却人,生来不识荆州面。

肝胆槎枒须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

归来新月偃林梢,寂寞衡门掩深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戊申四月游禹门有感

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

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

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

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

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

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