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辱与门墙最不迟,白头方诵岭南诗。
文从嘉祐今三变,人在庐陵此一时。
细数儒先能几见,独怜岁晚欲何之。
潇湘直下长江去,得望蓬莱却更疑。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对友人杨伯子赠送其尊人诚斋南海集的回应。诗中表达了对杨伯子家族学识传承的敬意,以及对自身在老年还能研读岭南诗作的感慨。诗人提到从嘉祐年间至今学术风气的变化,暗示了时代的流转和个人成长。他感叹儒学先贤已不多见,而自己又年事已高,不禁对未来命运产生疑问。最后,诗人想象自己乘船沿潇湘直下长江,希望能一睹蓬莱仙境,却又为此境遇增添了疑惑和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学术与人生的思考。
不详
一年春事堕槐宫,却爱清和与政通。
乳燕黄鹂相倡和,落花脩竹乱青红。
羡君有赋非占服,愧我无才可送穷。
细与论文一樽酒,它时还忆暮江东。
音合桑林律中宫,试听布鼓亦三通。
相从璧水浮葱白,一别闽山擘荔红。
把钓扁舟将老去,款门多竹未全穷。
若为皂盖能忘我,立尽斜阳车不东。
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
桑女不论裘粹白,橘奴堪当粟陈红。
弦歌满市衣冠盛,缿讼无人刀笔穷。
多荷弱翁今少霁,更能携客谢岩东。
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
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
剩著书充栋,仍添竹过垣。
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