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秋踰致仕,南北粗知名。
有客来相问,如何不治生。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满足于简朴自然生活的情感。诗中“春秋踰致仕”一句,意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也到了应该退隐的年龄。"南北粗知名"则表明尽管自己的名字在南北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这并没有引起诗人过多的兴趣和追求。
"有客来相问"显示有人来询问诗人的生活状态,而"如何不治生"则是诗人对此提出的反问,意味着自己对于世俗的追求已经不再放在心上,而是选择了超脱和自在。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是宋末元初隐逸文化的一种体现。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落木包生意,来鸿定去期。
如何萧瑟气,有许楚臣悲。
不寐常攲枕,无言独倚楼。
江淹犹匪恨,庾信始为愁。
好山多处说严陵,官事閒时定一登。
野寺岂无僧十百,爱僧须是爱诗僧。
子陵滩上一诗翁,七十四年双耳聋。
第一老穷吟第一,一樽时与酹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