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竹石

古研麝煤香,书传雨漏墙。

高斋对松雪,随意写潇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高雅的书斋中创作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

“古研麝煤香”,开篇即点出文房四宝之一的研磨,用麝香调和墨汁,香气扑鼻,营造出一种文雅而清新的创作环境。“古研”二字,既暗示了文具的年代久远,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书传雨漏墙”,描述了书写的场景。雨水滴落在墙壁上,形成一道道水痕,仿佛是自然界的笔触,与人的书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不仅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暗喻了知识的传播如同雨水滋润大地,不断延续和发展。

“高斋对松雪,随意写潇湘”,进一步描绘了书斋的环境和诗人的创作状态。高雅的书斋中,面对着窗外的松树和白雪,诗人随心所欲地挥毫泼墨,描绘着潇湘美景。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文人墨客在静谧环境中进行创作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为潘仲晕题定使君所赠马郎中画鹤

郎中画鹤称第一,江海十年多见之。

兰皋明月照独舞,雪影参差风倒吹。

沧江玄圃三山上,琪树金芝日应长。

万里怀归惜羽毛,中宵怨别流孤响。

通泉素壁久漂零,忽见新图百感并。

华亭旧叹伤心切,赤壁扁舟入梦惊。

绿锦池边饲秋雨,骠骑多情每同赋。

相思欲报故人知,为传一札东飞去。

形式: 古风

田园幽隐图

我家清江县城北,竹梁花埭环深宅。

邻屋分灯夜读书,仙山借鹿春耕石。

踪迹年来逐转蓬,万事惊心旧业空。

无钱买山惟爱画,坐对新图如梦中。

柴门茂树森相向,野水山桥接空旷。

雨足沙田野犊閒,风回茅屋晨鸡唱。

隔林炊黍起新烟,接竹穿篱引涧泉。

傍堤榆柳皆新种,近舍柘枝不记年。

山深住久疏城府,人情颇讶今非古。

酒熟频开白社尊,家贫时卖□公屦。

迩者中原相犄角,锦袍白马相驰逐。

得失俱随去水流,至今犹记王官谷。

形式: 古风

刘宗海为余作清江春雨碧嶂秋岚二图赋此赠之

刘君早年善山水,得意往往图樵渔。

西昌城西一相见,忽然赠我双画图。

图中似是清江曲,春雨苍茫汀树绿。

烟中髣髴辨飞帆,水际依微见茅屋。

渔郎系船江石上,一夜矶头水新长。

孤村日暮烟火微,渡口归人暝犹往。

碧嶂层峦翠转奇,岚光秀色含朝晖。

风林落叶洒青壁,云壑流泉生翠微。

我昔结庐此山里,每爱秋岚净如洗。

经年奔走厌风尘,偶看新图心独喜。

凭君添我小纶巾,明当归扫山中云。

他日君来一相访,松根为子开柴门。

形式: 古风

题金华余仲扬山水

人言吴中山水好,坐使绝境那能到。

金华山人怀故山,时拂冰纨写幽岛。

赠君此图更绝奇,妙墨精思夺天造。

陂陀重阜隐乔木,掩仰遥汀带文藻。

石峤云生暮色微,海门潮落秋风早。

贺监居临鉴湖曲,子猷宅近山阴道。

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颠倒。

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纷华岂堪保。

经年烽火遍江南,万壑千峰迹如扫。

畸人奔走厌尘浊,试观图画开怀抱。

思傍幽林结茅屋,柴门低映寒藤老。

放鹤前山戴笠归,独把长劖拾瑶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