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海为余作清江春雨碧嶂秋岚二图赋此赠之

刘君早年善山水,得意往往图樵渔。

西昌城西一相见,忽然赠我双画图。

图中似是清江曲,春雨苍茫汀树绿。

烟中髣髴辨飞帆,水际依微见茅屋。

渔郎系船江石上,一夜矶头水新长。

孤村日暮烟火微,渡口归人暝犹往。

碧嶂层峦翠转奇,岚光秀色含朝晖。

风林落叶洒青壁,云壑流泉生翠微。

我昔结庐此山里,每爱秋岚净如洗。

经年奔走厌风尘,偶看新图心独喜。

凭君添我小纶巾,明当归扫山中云。

他日君来一相访,松根为子开柴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对一幅描绘清江春雨与碧嶂秋岚的山水画的赞美。诗人刘永之在元末明初时期,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画中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画家刘宗海技艺的赞赏。

诗中首先描述了刘宗海早年擅长山水画,其作品往往能捕捉到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如描绘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场景。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两幅画中的景色:一幅是春雨蒙蒙的清江,江水苍茫,汀洲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远处仿佛能看到飞驶的帆船和隐约可见的茅屋;另一幅则是碧绿的山峦,晨光中散发出的秀美之气,风吹过树林,落叶洒满青石壁,山间云雾缭绕,泉水从幽深的山谷中流出,形成一片翠绿的微光。

诗人回忆起自己曾隐居于这样的山中,喜爱那里的秋岚如洗,远离尘世的喧嚣。如今看到这幅新画,心中感到格外喜悦。他希望画家能为他准备一顶小纶巾,表示愿意归隐山中,与自然共处。最后,诗人期待着未来能再次拜访画家,共同享受山林间的宁静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77)

刘永之(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

  • 字:仲修
  • 号:山阴道士
  • 籍贯:临江清江

相关古诗词

题金华余仲扬山水

人言吴中山水好,坐使绝境那能到。

金华山人怀故山,时拂冰纨写幽岛。

赠君此图更绝奇,妙墨精思夺天造。

陂陀重阜隐乔木,掩仰遥汀带文藻。

石峤云生暮色微,海门潮落秋风早。

贺监居临鉴湖曲,子猷宅近山阴道。

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颠倒。

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纷华岂堪保。

经年烽火遍江南,万壑千峰迹如扫。

畸人奔走厌尘浊,试观图画开怀抱。

思傍幽林结茅屋,柴门低映寒藤老。

放鹤前山戴笠归,独把长劖拾瑶草。

形式: 古风

题古木幽篁图

近者天下写竹枝,息斋子昂最奇绝。

金钗折股锥画沙,直以高情寄豪墨。

后来小李用家法,更觉纵横脱羁勒。

御榻屏风或诏写,流落人间岂多得。

我家真迹兼数公,锦囊玉轴复壁中。

旧宅荒凉经战伐,故物多随烟烬空。

此图寻丈小李作,位置颇殊标格同。

半身古树色苍润,筼筜因依相澹浓。

长林无人秋气入,蜿蜿蛇蛟起幽蛰。

蟏蛸垂丝昼阴静,老鹤陊翎昏雨集。

黄陵庙前湘水深,捐玦江皋思俯拾。

浮槎寻源溯空阔,折旌低渡玄云湿。

何郎兄弟最好奇,爱此不减珊瑚枝。

幽居正在兰峰下,亦有乔木当窗扉。

共展长图幽兴发,六月凉飔生葛衣。

还君珍袭增叹息,他日重看覛旧题。

形式: 古风

题傅商翁观松瀑图

山风萧萧昼寂历,长松落落倚绝壁。

紫烟乍留青巘中,瀑布迸落苍厓石。

山中之人形骨清,幅巾藜杖时独行。

溪回陡绝去无路,坐抚瑶琴摸剑声。

我亦平生慕真赏,十年误落江湖上。

故山萧条久不归,夜雨秋衾梦常往。

人生适意无是非,云林久与幽人期。

九节预裁青竹杖,明朝试拂薜萝衣。

形式: 古风

题何武子所藏简天碧松图

苍松偃蹇如短虬,垂肘近人寒不收。

悲风萧萧生昼晦,古鬣陊水令人愁。

锦鞯骑马山阴道,石黛空青拂衣好。

万里江湖隔旧游,坐观图画空山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