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慈宁殿春晚出游

帝城柳色藏春絮。嫩绿满、游人归路。

残红剩蕊留春住。无奈霏微细雨。

南陌上、玉辔钿车,怅紫陌、青门日暮。

黄昏院落人归去。犹有流莺对语。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翻译

京城的柳树隐藏着春天的柳絮,嫩绿色铺满了游子回家的小路。
凋零的花朵和残留的花蕊尽力挽留春天,但细雨绵绵却无法抵挡。
南边小路上,华丽的马车络绎不绝,人们在紫陌青门外感叹日暮降临。
夕阳西下,庭院空荡,只剩黄莺在低声交谈。

注释

帝城:指京都。
柳色:柳树的颜色,象征春天。
春絮:柳絮,春天柳树的种子。
嫩绿:新鲜的绿色。
游人:外出游玩的人。
霏微细雨:细小而密集的雨。
玉辔钿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紫陌:古代对皇城外的道路的称呼。
青门:长安城东门,这里泛指城门。
黄昏:傍晚时分。
流莺:春天的莺鸟。

鉴赏

这首宋词《杏花天·慈宁殿春晚出游》描绘了春天帝都长安(这里指北宋都城开封)的景色和游人的感受。首句“帝城柳色藏春絮”以柳树的嫩绿暗示春意盎然,而“藏春絮”则形象地写出柳絮被深深掩藏在绿叶之中,如同春光被遮掩,富有动态感。

接下来,“嫩绿满、游人归路”写出了游人们踏青归来,沿途尽是新绿,春意正浓。然而,“残红剩蕊留春住”一句,通过“残红”和“剩蕊”表达了春花凋零,春光将逝的惋惜之情,而“无奈霏微细雨”则增添了离别时的淡淡哀愁。

下片转向游人的内心世界,“南陌上、玉辔钿车”描绘出华贵的马车在落日余晖中穿行,但“怅紫陌、青门日暮”又透露出游子面对日暮时的惆怅和对未知的迷茫。最后,“黄昏院落人归去。犹有流莺对语”以黄昏时分院落中黄莺的对鸣,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寂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游人的感受传达了对春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季节情感和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51)

康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监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 字:伯可
  • 号:顺庵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147

相关古诗词

诉衷情令(其二)长安怀古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一)登郁孤台,与施德初同读坡诗作

郁孤台上立多时。烟晚暮云低。

山川城郭良是,回首昔人非。今古事,只堪悲。

此心知。一尊芳酒,慷慨悲歌,月堕人归。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卖花声(其一)闺思

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

夜过春寒愁未起,门外鸦啼。惆怅阻佳期。

人在天涯。东风频动小桃枝。

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卖花声(其二)闺思

愁捻断钗金。远信沈沈。秦筝调怨不成音。

郎马不知何处也,楼外春深。好梦已难寻。

夜夜馀衾。目穷千里正伤心。

记得当初郎去路,绿树阴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